字好书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其一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7 21:41:03

诗句

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彫。

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

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

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1:03

原文展示: 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彫。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秋天因为闰月而推迟,草木也相应地缓慢凋零。正直的本性在松桧中失去,众生都如同艾草和萧条的景象。漂泊的生活如同舟楫,隐约中怀念简朴的生活。即使暑气未消,仍需葛布衣裳,谁能远离这纷扰,追求美好的音乐。

注释:

  • 闰:指闰月,即在农历中增加的一个月,使得某些年份有十三个月。
  • 迟彫:缓慢凋零。彫,同“凋”。
  • 正性:正直的本性。
  • 松桧:常绿树木,象征坚韧不拔。
  • 艾萧:艾草和萧条,比喻普通和衰败。
  •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代指简朴的生活。
  • 葛:一种植物,其纤维可织布,这里指葛布衣裳。
  • 韶:古代的一种音乐,这里代指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赵蕃,宋代诗人,其诗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在江南地区,感受到秋天的推迟和自然界的缓慢变化,从而引发对正直本性的思考和对简朴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一句,既表达了对正直本性丧失的忧虑,也反映了社会普遍的衰败景象。后两句“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则展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江南秋得闰,草木向迟彫”描绘了江南秋天因闰月而推迟的自然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正性失松桧,群生同艾萧”通过对松桧和艾萧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正直本性丧失的忧虑和对社会衰败的感慨。
  • “漂流又舟楫,隐约念箪瓢”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隐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剩暑犹须葛,谁能远致韶”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松桧:象征坚韧不拔的正直本性。
  • 艾萧:象征普通和衰败的社会现实。
  • 箪瓢:象征简朴的生活。
  • 葛:象征实用的生活必需品。
  • 韶:象征美好的音乐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正性失松桧”中的“松桧”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的正直本性 B. 普通和衰败的社会现实 C. 简朴的生活 D. 实用的生活必需品

  2. 诗中“隐约念箪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B.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D.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江南秋天的景象,但更多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壬午杂诗 读杜工部集 好事近(代人书扇) 御书东坡雪诗石刻 栖霞高士以诗鸣於时方幸缔交而赴玉隆之请鹤 次韵叶无咎栀子花 夜坐看月 西楼 次韵王鸥盟秋日郊居即事 栖霞高士以诗鸣於时方幸缔交而赴玉隆之请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孝子慈孙 鄙吝复萌 肉字旁的字 遵陆 木字旁的字 洪乔捎书 旷坠 迩续 音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包含钲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急忙 愚迷不悟 论开头的成语 在人耳目 今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