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27:38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作者:柳永 〔宋代〕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岛一作鸟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在长安的古道上,马儿慢慢走着,高高的柳树下,蝉声乱鸣。
夕阳西下,岛屿在远处,秋风吹拂着原野,眼望四方,天边烟云低垂。
岛屿一如归鸟,云彩一去无踪,究竟哪里才是我前期的约定?
曾经的嬉戏兴致已然生疏,酒徒们也显得冷清,怎能像少年时代那样快乐?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湘娥,北宋著名词人。以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窘,他的词作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创作于柳永晚年,正值人生的低谷期,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与遗憾。长安作为文化和政治中心,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情感,而古道则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这首词通过描绘长安古道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长安古道马迟迟”,意在营造一种悠长而萧瑟的氛围,马儿的迟缓行走与诗人内心的沉重形成了共鸣。接下来的“高柳乱蝉嘶”则增添了环境的喧闹与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过往的喧哗。随着“夕阳岛外,秋风原上”,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色,夕阳与秋风交织,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目断四天垂”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思索,诗人似乎在寻找那个曾经的自己,但“鸟归云一去无踪迹”又让人感到无奈,昔日的欢声笑语已成远去的回忆。最后,诗人总结道“狎兴生疏,酒徒萧索”,对比年轻时的欢乐与如今的孤寂,情感更加深刻而真实。这首词不仅是对青春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昔日欢乐的怀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叹,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马迟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萧索
C. 兴奋
诗人对比过去与现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满意
B. 怀念与无奈
C.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永的《少年游》与李煜的《虞美人》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忧伤。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传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