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郭氏继一堂

《题郭氏继一堂》

时间: 2025-05-04 00:07:45

诗句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诗,结入头衔却不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7:45

原文展示:

题郭氏继一堂
方岳 〔宋代〕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诗,结入头衔却不中。

白话文翻译:

我来这里与三茅山借一座山峰,自带《周易》来听松风轻拂。
我隐居本是为了逃避名声的诗歌,却没想到却被头衔所困,难以自拔。

注释:

  • :小路,指通往山中的小径。
  • 三茅:这里指的是三茅山,隐喻隐逸生活的地方。
  • 周易:古代经典,代表深奥的哲学思想。
  • 松风:松树发出的风声,象征自然的宁静。
  • 隐居:隐退于世,追求清净的生活。
  • 头衔:社会地位或称号,指名声与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仲华,号云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隐逸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隐居生活时期,他向往清静的隐逸生活,试图通过借山、读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发现名声与头衔的束缚,让他感到无奈。

诗歌鉴赏:

方岳的《题郭氏继一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径与三茅借一峰”,描绘出一个人跋涉在小径上,与自然相融合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情。而“自携周易听松风”更是将哲学的思考与自然的声音结合,表现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思索。

第二句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初衷的怀疑,原本是为了逃避名声的“隐居”,却不想反而被“头衔”所困。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隐退与名利之间的冲突,正是许多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所面对的困境。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新的氛围,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俗名利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方岳的志向与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径与三茅借一峰”:诗人通过小径来到三茅山,意指对自然的向往。
  2. “自携周易听松风”:携带《周易》,在松风中思考人生哲学,突出隐居的学术追求。
  3. “隐居本为逃名诗”:表达隐居的初衷是为了逃避名声和世俗的纷扰。
  4. “结入头衔却不中”:矛盾的心情,反映出头衔与名声的束缚,让人无法真正逃离。

修辞手法

  • 对仗:开头的“径”与“峰”,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松风的轻拂仿佛在与诗人交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与名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的淡漠和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茅: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 周易:代表哲学思考与智慧。
  • 松风:象征自然宁静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的诗歌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 A. 爱情
    • B. 隐逸与名利
    • C. 战争
  2. “自携周易听松风”中的“周易”代表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经典
    • C. 一种饮品
  3. 诗中提到的“三茅”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座山
    • C. 一种动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探讨隐逸与友谊的主题,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但其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摸鱼儿 别吴大 摸鱼儿(邵清溪赋,效颦谩作) 摸鱼儿 摸鱼儿 仲虞星巢招饮珠江,未赴,填此解嘲 摸鱼儿 秋感 摸鱼儿·题刘份士漱碧山庄填词第二图,用原韵 摸鱼儿 留别,用苏辛体 摸鱼儿 重九后一日同梧门芗泉过极乐寺访菊迟袁兰村不至 摸鱼儿十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韭字旁的字 不赏之功 先字旁的字 倒着 儿字旁的字 知白守黑 何限 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木字旁的字 专权 浏栗 物换星移 一人向隅 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坂的词语有哪些 疏食饮水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