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32
作者: 胡先骕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夕阳倏又西堕,绮霞绚彩,遥照天涯路。
渐暑气全消,暮林微舞。
半钩碧月,枝头渐露。
更看宫柳笼烟,画楼凝雾。
掩映著,红樱两三树。
望中暝色四合,落尽梅英,笛声凄苦。
愁未已,黄昏危楼凝伫。
碧烟宵凝,红魂夜媚,对兹美景名花,越增离绪。
念游子,凭阑怅无语。
到此因念,聚合分携,了无凭据。
尚未若花期可轮数。
锦韶光,轻易竟任空辜负。
凝泪眼,望断鸿飞路,暮云明灭迷烟渚。
夕阳匆匆西沉,绚丽的霞光照耀着遥远的天涯。
渐渐地暑气全消,傍晚的树林轻轻摇曳。
半弯碧月从树梢显露。
更看那宫柳笼罩在烟雾中,画楼笼罩在薄雾里。
几株红樱掩映在其中。
望去,夜色渐浓,梅花纷纷落尽,笛声凄凉而苦楚。
愁绪未了,黄昏时分我在高楼上凝望。
碧烟在夜空中凝聚,红艳的花魂在夜色中妖媚,在这美景和名花面前,只愈加增添了离愁。
思念游子的我,凭栏独自怅然无语。
来到这里因为思念,聚散离合,了无凭据。
尚不如花期可依循。
华美的时光,轻易地被我辜负。
泪眼凝视,望断了鸿雁飞过的路,暮云明灭,迷离在烟渚之间。
作者介绍: 胡先骕(1872-1950),字子恺,号西庐,近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笔触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马缨花盛开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感叹与对游子的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夜半乐 马缨盛开有感而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感怀。诗的开头以夕阳和霞光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黄昏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随着暑气的消散和夜色的降临,诗人感受到一种渐渐浓厚的愁绪。这种愁绪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更是对游子思念之情的深切表达。
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月”“宫柳”“红樱”等,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愁苦的意境。尤其是“笛声凄苦”,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美的表象下,隐含着淡淡的忧伤。同时,诗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脆弱与无奈,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游子的思念,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无奈,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夜半乐》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游子”指的是?
诗中“碧烟宵凝,红魂夜媚”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