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1:14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有花却没有月亮,心中恨意茫茫;
有月却没有花朵,恨意更是绵长。
花儿美丽得如同人影映照在月光下,
月光如水般明亮,映照着花香。
在月下扶着拐杖寻花步,
在花前携酒共赏明月。
如此美丽的花,如此明亮的月,
这等花月,岂能当作寻常之物?
此诗中“花月”象征着美好与相思,古时诗人常用花和月来寄托情感。诗中提到的“月下寻花”与“花前带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风流倜傥的形象闻名于世。他的诗词多描写山水花鸟,情感细腻,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花月之美,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唐寅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八》以花与月为主题,通过对二者的对比与结合,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引入,传达出一种对缺少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此种情感通过“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得以升华,花与月的结合不仅是视觉的美感,更是情感的交融。
诗中“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诗人在月下漫步,手中持酒,意在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种氛围引人共鸣,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清幽与雅致。最后一句“莫将花月作寻常”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强调了花与月的独特与珍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花与月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有花无月恨茫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为何强调“莫将花月作寻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唐寅的《花月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以月为主题,但唐寅更侧重于花与月的结合,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突出个人情感与孤独,展现出豪放与洒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