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8:12
作者: 汪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会稽山上树空枝。
任国势倾危。
卧薪尝胆,堪笑总虚词。
范蠡当时,也恨无良策,
但寻访娇姿。
浣纱拟向荒村老,
缘恩重,画蛾眉。
沼吴后自沈,
烟水判心期。
尽说功成,一舸相随去,
叹欲信还疑。
在会稽山上,树木只剩空枝。
任凭国势倾斜危险。
卧薪尝胆,实在可笑那些空洞的言辞。
当时的范蠡,也恨自己没有好的策略,
但他仍然寻访那美丽的女子。
浣纱的她本想去荒村老家,
因恩情厚重,画出她的美丽眉目。
沉没在吴国之后,她心中期盼却如烟水般渺茫。
尽管说是功成名就,但船只相随而去,
我叹息想要相信却又怀疑。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和古典美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西施为主题,反映了古代美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历史上的权力与爱情的纠葛。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西施》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通过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她的悲剧命运和心路历程。开篇的“会稽山上树空枝”,以忧伤的景象引入,暗示了西施命运的孤寂。接下来的“任国势倾危”则反映了权力的动荡和国家的危机,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
“卧薪尝胆”作为一个典故,传达了忍耐与复仇的主题,诗人巧妙地将西施的美与她的悲惨命运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无奈。诗中提到的范蠡,作为她的爱人,同样承受着无力感,尽管他曾有过高远的抱负,但最终也只能追寻西施的美丽。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浣纱”、“烟水”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悲伤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西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最后一句“叹欲信还疑”,则是对西施命运的无奈反思,留下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西施的故事,探讨了历史的无情、权力的变化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同情。
诗词测试:
西施的故乡是哪里?
“卧薪尝胆”出自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诗中提到的“烟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与汪东的《西施》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而后者则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悲剧与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