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5:05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作者:苏辙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
官高得厚多忧患。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
帘箔为衣人莫识。
两人操行虽不同,
辛苦经营实如一。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
听之有声百无忧。
笙竽窈眇度溪谷,
琴筑凄咽穿林丘。
高人处世心淡泊,
众声过耳皆为乐。
退食委蛇石上眠,
幽音断续床前作。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
积土为鼓块为桴。
但能复作太古意,
君家水乐真有余。
你看不到武安的前堂中,立着曲旃(乐器),官位高却忧虑重重。
你又看不到夏侯因好女色而贫困无力,窗帘和帛子成了衣服,没人知道他的身份。
两个人的操守虽然不同,但辛勤经营的结果却是一样的。
不如你家激水在石中流动,听着水声,心中无忧无虑。
笙和竽在溪谷间幽幽传来,琴声凄婉穿越树林和丘陵。
高人处世心境淡泊,周围的声音听过耳边都成了乐音。
退食后在石上安然入睡,幽幽的音响在床前时断时续。
就像古人所说,乐器容易带来欢愉,土堆做成鼓,木块做成桴(乐器)。
只要能重拾太古的意境,你家水乐实在是有余的。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擅长诗、文、词,倡导自然、闲适的生活理念。
这首诗写于东阳水乐亭,体现了苏辙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个人的内心追求。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与心灵安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人生轨迹的结果,尤其是对高官与贫者的描绘,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批判。诗人以“激水石中流”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流淌的乐趣,展现了对自然音乐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在诗的最后,诗人呼唤一种回归太古的生活态度,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给予了清醒的反思。
诗中意象丰富,字句间流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透过音乐与自然,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整首诗以乐音贯穿,寓意深远,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官与贫者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强调心灵的自由与乐趣。
诗中提及的高官是指谁?
诗中提到的“激水”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苏辙的诗意及其背后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