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9:47
柴门开亦静,无事手常关。
晓露花争坼,斜阳牛自还。
相看忘塞俗,久已负家山。
偶忆雍陶句,开笼放白鹇。
柴门打开也显得安静,没事的时候手常常关上。
清晨的露水下,花儿争相绽放,斜阳西下,牛儿也回家。
我们互相凝视,忘却世俗的纷扰,早已背负着家乡的山川。
偶尔想起陶渊明的诗句,打开笼子放出那只白色的雉鸡。
《掩柴门》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柴门开亦静”即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柴门象征着归隐的生活,而“无事手常关”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拒绝。紧接着“晓露花争坼,斜阳牛自还”,通过描绘清晨露水中的花朵与夕阳下归家的牛,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既是对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宁静安逸的渴望。
“相看忘塞俗,久已负家山”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对家乡山水的依恋,仿佛是对繁华世界的逃避,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慰。最后一句“偶忆雍陶句,开笼放白鹇”引入陶渊明的诗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白鹇的放飞寓意着对束缚的解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逃避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方拱乾的《掩柴门》和陶渊明的《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