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31
金缕曲 其一 始用眼镜
——樊增祥 〔清代〕
五十平头矣。傍青灯摩挲病眼,废书而起。
就使刘郎窥宓枕,也似看花雾里。
是谁把轻冰琢洗。醉缬狂花收拾净,
剪双瞳还我秋江水。犹自有,少年意。
抄书试写桃花纸。笑依然丹黄满目,
短檠身世。加上一重殊不恶,
包老灯笼逊此。便从此目虾相倚。
牙仗须梳同检点,更美人赠我荷囊紫。
同系在,吴襟底。
五十岁了,头发已经花白。
在青灯下,我轻轻抚摸着病痛的眼睛,放下书本,起身。
就像刘郎窥视宓妃的枕边,也像是在雾中看花。
是谁把那轻薄的冰雕洗净?
醉酒中狂花的衣裳已被收拾整齐,
请把我的双眼剪回清澈的秋江水。
我依旧怀有年轻的意气。
抄写书籍时试写桃花纸,笑容依旧满目丹黄,
短暂的身世。再加上一重不算太恶的,
包老的灯笼比这还逊色。
从此我的目光与虾儿相依。
牙仗须梳整齐,更有美人赠我紫色的荷囊。
这都系在吴襟的底下。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首《金缕曲》是在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感慨青春易逝、时光流转而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金缕曲 其一 始用眼镜》是樊增祥在五十岁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眼镜的使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青春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平头”自喻,暗示了年华的逝去,接着在青灯下的独处时光,回忆起年轻时的种种,表达了一种对失去青春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全诗的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景物的描绘,如“秋江水”、“桃花纸”,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在“醉缬狂花收拾净”的对比中,体现了美丽与短暂的关系。作者虽已年老,却依然保持着“少年意”,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用“目虾相倚”、“美人赠我荷囊紫”等细节,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了生活中的温情与浪漫。最后一句“同系在,吴襟底”,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确认,也象征着对过去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眼镜这一物件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与热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什么?
A. 知识
B. 暗淡
C. 生活
“醉缬狂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痛苦
B. 欢乐
C. 混乱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A. 荷囊
B. 桃花纸
C. 短檠
答案:
樊增祥与李清照的作品中都包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樊增祥则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