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石门道中)

《鹧鸪天(石门道中)》

时间: 2025-05-01 04:03:43

诗句

山上飞泉万斛珠。

悬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庐。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3:43

鹧鸪天(石门道中)

原文展示:

山上飞泉万斛珠。
悬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迳行还碍,
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庐。
莫嫌杖屦频来往,
此地偏宜著老夫。

白话文翻译:

山上飞流的泉水如同万颗明珠。
悬崖高耸千丈,水流落下如鼪鼯。
虽然已经有樵夫走过的小路,但行走起来仍然有些艰难,
似乎有人在说话,细听却又没有声音。
我随意走过一条小路,远远见到浮屠。
溪南的修竹旁有一座茅草屋。
不要嫌弃我手杖频频往来,
这里的环境正适合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

  • 斛珠:形容泉水如同珍珠般闪亮,"斛"为古代容量单位,此处用以夸张。
  • 鼪鼯:形容水流的声音,似乎是鼯鼠在鸣叫。
  • 樵迳:樵夫走的小路。
  • 闲略彴:随意走过的小路。
  • 浮屠:佛教寺庙的塔。

典故解析:

石门道是指通往石门的道路,常作为诗人游历之地。诗中提到的"浮屠"和"茅庐"均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045-1105),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和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以豪迈的气质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在自然中的悠闲心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鹧鸪天(石门道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以“飞泉万斛珠”描绘了山上泉水的清澈与闪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悬崖千丈落鼪鼯”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自然的险峻与激越。接着,诗人提到樵夫的小路,虽然已经有人走过,但依然艰难,暗示了生活的曲折与艰辛。诗中提到“似有人声听却无”,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世喧嚣的超然态度。

下半部分则转向宁静的生活,诗人随意地走过小路,远处的浮屠与溪南的修竹相映成趣,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此地偏宜著老夫”道出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认同与向往,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归隐山林的渴望。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上飞泉万斛珠:描绘山上的泉水,形容其清澈明亮,如无数珍珠般闪耀。
  2. 悬崖千丈落鼪鼯:描绘悬崖高耸,水流落下的声音,如鼯鼠的鸣叫,生动形象。
  3. 已通樵迳行还碍:虽然有樵夫走过的小路,但行走起来仍感到困难,暗示生活的艰难。
  4. 似有人声听却无:似乎有人在说话,但细听却没有声音,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5. 闲略彴,远浮屠:随意走过小路,远处见到浮屠,描绘闲适的生活状态。
  6. 溪南修竹有茅庐:描述溪南的修竹旁有一座茅草屋,反映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7. 莫嫌杖屦频来往:不必嫌弃我手杖频频往来,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8. 此地偏宜著老夫:这里的环境适合我这个老头子,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斛珠”比喻泉水的清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水流比作鼯鼠,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一种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岁月流逝中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泉:象征着清澈与生机,表现自然的美。
  • 悬崖:象征险峻,反映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浮屠:代表佛教文化,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茅庐: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体现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泉万斛珠”中的“飞泉”指的是什么? A. 山上的泉水
    B. 天上的星星
    C. 海洋的波浪
    D. 草原的花朵

  2. 诗中提到的“浮屠”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佛教寺庙的塔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动物

  3.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赞同
    C. 忽视
    D. 不确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在自然描写上的相似之处,辛弃疾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气势。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感辽东事,作豪语答任二北 满江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四 清明 满江红 嘅时 满江红 其四 高司寇召饮园亭,赋谢 满江红 其十 岳坟次武穆原韵 满江红·与殷彦来 满江红(寿傅尚书) 满江红·竹马来迎 满江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尽心竭诚 马字旁的字 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焚结尾的成语 单人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当场献丑 包含瓶的成语 农吏 同字框的字 重适 宽乐 虎踞鲸吞 东挨西问 京域 臼字旁的字 小广告 匕鬯不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