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6:45
水龙吟(丙辰生日)
作者:刘克庄
儿童不识樗翁,挽衣借问年今几。
少如彦国,大如君实,披襟高比。
德业天渊,有些似处,须眉而已。
愿老身无事,小车乘兴,名园内行窝里。
做取出关周史。
莫做他下山园绮。
从人谤道,是浮丘伯,是庚桑子。
背伛肩高,幅巾藜杖,敞袍穿履。
向画图上面,十分似个,见端门底。
儿童们不认识樗翁,拉着衣袖问我今年几岁。
年龄少得像彦国(苏轼的别号),大得像君实(王安石的字),我披衣高坐。
道德和事业如同天渊,只有些许相似,须眉之间罢了。
希望我这老头子无所事事,开着小车,兴致勃勃地在名园里溜达。
想要提取出关于周朝的历史,
不要去做那些在山下园林中游玩的事。
别人的谣言说我是浮丘伯(古代隐士),是庚桑子(传说中的隐士)。
背有些驼,肩高,头戴宽巾,手持藜杖,穿着敞开的袍子。
在画图上看,十分相似,见到端门底下。
樗翁、浮丘伯、庚桑子等提及的历史人物和隐士,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这里面包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生涯的自省。
刘克庄(1187-1269),字廷佐,号石庵,宋代词人、诗人,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水龙吟》创作于丙辰年,正值诗人年老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历史以及隐逸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儿童的提问引入对自我年龄和经历的思考。他用“樗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一种对智慧和经历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德业天渊”,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和事业成就的深刻反思。
在表达个人愿望时,诗人希望能够在名园中悠闲漫步,享受无事的宁静生活,这种渴望与他所面对的世俗繁华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隐士形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向读者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让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会到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在字里行间中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儿童不识樗翁,挽衣借问年今几。
少如彦国,大如君实,披襟高比。
德业天渊,有些似处,须眉而已。
愿老身无事,小车乘兴,名园内行窝里。
做取出关周史。
莫做他下山园绮。
从人谤道,是浮丘伯,是庚桑子。
背伛肩高,幅巾藜杖,敞袍穿履。
向画图上面,十分似个,见端门底。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历史、隐逸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生活的渴望。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中提到的“樗翁”指的是谁?
A. 一个儿童
B. 年长的智者
C. 隐士的名字
D. 一位诗人
诗人希望在名园内做什么?
A. 参加宴会
B. 享受闲适生活
C. 学习历史
D. 游山玩水
诗中“德业天渊”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事业成功
B. 道德和事业的差距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刘克庄的《水龙吟》都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抒发,而刘克庄则通过隐逸的形象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