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五代史

《读五代史》

时间: 2025-04-29 13:58:01

诗句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

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

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

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8:01

原文展示: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

白话文翻译:

唐朝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显现。尽管还传承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宣告了王朝的终结。因为其根本强大,暴政岂是轻易能攻破的。唉,在梁和周之间,始终没有相互扶持到最后。兴盛没有累世的德行支撑,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当时堆积的柴火之上,竟然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之中。

注释:

  • 开元:唐朝的一个年号,唐玄宗时期,标志着唐朝的鼎盛时期。
  • 历数穷:指天命已尽,王朝终结。
  • 暴戾:指暴政,残暴的统治。
  • 梁周间:指五代时期的梁朝和周朝。
  • 累世德:指多代积累的德行和功业。
  • 积薪上:比喻危机四伏,形势危急。
  • 歌钟:指歌舞娱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对五代历史的反思之作。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一句,指出了唐朝衰落的根源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埋下,而“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则揭示了尽管唐朝延续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警示后人要重视国家的根本和德行,否则即使一时强盛,也难以长久。诗中的“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没有德行支撑的政权,其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时政的深刻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指出唐朝的衰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早在开元年间就已经显现。
  2. “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尽管唐朝还传承了十四位皇帝,最终还是宣告了王朝的终结。
  3.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因为唐朝的根本强大,暴政岂是轻易能攻破的。
  4. “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唉,在梁和周之间,始终没有相互扶持到最后。
  5.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兴盛没有累世的德行支撑,灭亡就像蜡烛被风吹灭一样迅速。
  6. “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当时堆积的柴火之上,竟然还有人沉溺于歌舞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灭若烛向风”用蜡烛被风吹灭来比喻政权的迅速灭亡。
  • 对仗:“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中的“唐衰”与“远自”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诗中强调了国家的根本和德行的重要性,警示后人要重视这些因素,否则即使一时强盛,也难以长久。

意象分析:

  • “历数穷”:象征着王朝的终结。
  • “暴戾”:象征着残暴的统治。
  • “积薪上”:象征着危机四伏,形势危急。
  • “歌钟”:象征着歌舞娱乐,沉溺于享乐之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一句,指出唐朝的衰落根源早在哪个时期就已经埋下? A. 开元年间 B. 贞观年间 C. 天宝年间 D. 元和年间

  2. 诗中“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一句,用什么来比喻没有德行支撑的政权的迅速灭亡? A. 蜡烛被风吹灭 B. 房屋被火烧毁 C. 船只被浪打翻 D. 树木被雷劈倒

  3. 诗中“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当时形势危急,但人们仍然沉溺于歌舞之中。 B.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放弃歌舞娱乐。 C.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积攒柴火以备不时之需。 D. 当时形势危急,人们开始重视德行和根本。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
  • 王安石的《读史》: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时政的忧虑和对国家根本的重视。

诗词对比:

  • 曾巩的《读五代史》与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两者都通过对五代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时政的忧虑,但曾巩的诗更加凝练深沉,而欧阳修的文章则更加详细具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历史,包括曾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全宋诗》:收录了曾巩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五代史》: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历史,有助于理解曾巩诗中的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石龙舟中同诸子赋 九日邻翁招饮 九日山居客至以大风不遂登高因次李空同集韵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九日王九德崔继甫沈恩甫见邀同吴虎臣饮八首 其六 九日赋韵诗 九日送朱伯韩侍御归里 九日同友人登东山 其二 九日 九日隐山别墅过邻翁叶氏庄偶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老当益壮 西土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包含普的词语有哪些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西字头的字 鬲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边市 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门叠户 貝字旁的字 沾识 怨苦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善罢甘休 包含竦的词语有哪些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幸灾乐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