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1:41
声声慢 雪珠
作者:易顺鼎 〔清代〕
欬玉因风,跳珠似雨,骊宫舞碎珊瑚。
窜入花丛,催他蝶梦红枯。
潇林又闻闹竹,怕湘妃冰绿单肤。
沉吟久,怎钗梁敲断,消息都无。
依约乌篷密响,恰此身飘泊,如傍菰蒲。
冷晕摇青,逼成灯影模糊。
空庭一声一点,算个侬心上秋余。
还愁是,打妆楼帘眼太疏。
这首词的意境如同在寒风中轻轻咳出珍珠般的雪花,犹如雨点般洒落。就像骊宫中的舞蹈,舞动着细碎的珊瑚。它们悄然窜入花丛,催生出蝴蝶的梦境,花朵的红与枯交替。潇洒的树林中,竹子发出喧闹的声音,令人惧怕湘妃那冰冷而单薄的肌肤。沉吟良久,怎能让钗子和梁柱敲断,消息依旧无从得知。依稀听到乌篷船的密响,正如我漂泊于此,仿佛靠近菰蒲。冷晕摇曳着青色的灯影,模糊不清。空庭中一声轻响,正是我心中对秋天的思念。心中还忧虑着,打妆楼的帘子太疏,外面的景色更显得孤寂。
作者介绍:易顺鼎,字文韵,号随园,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著称,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在此背景下,借用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声声慢 雪珠》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欬玉因风,跳珠似雨”描绘了雪花在寒风中飘舞的景象,这种轻盈而又带有几分忧伤的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心境。“骊宫舞碎珊瑚”则引入了美好的回忆,可惜这些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接着,诗人通过“潇林又闻闹竹”描绘了自然中的喧嚣,形成了与内心孤独的对比。尤其是对湘妃的提及,既是对美丽的追忆,也是对失去的感慨。
整首词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尤其在“空庭一声一点”,更是点出了对秋天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最后一句“打妆楼帘眼太疏”则流露出对外界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充分展现了清代词人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欬玉因风,跳珠似雨”形容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雨
B. 雪
C. 风
D. 霜
“潇林又闻闹竹”中的“闹竹”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安静
B. 喧闹
C. 悲伤
D. 孤独
诗中“空庭一声一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思念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声声慢 雪珠》这首诗,并在诗词学习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