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时间: 2025-05-04 00:47:11

诗句

开了木芙蓉。

一年秋已空。

送新愁、千里孤鸿。

摇落江蓠多少恨,吟不尽、楚云峰。

往事夕阳红。

故人江水东。

翠衾寒、几夜霜浓。

梦隔屏山飞不去,随夜鹊、绕疏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7:11

原文展示: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送新愁千里孤鸿。
摇落江蓠多少恨,吟不尽楚云峰。
往事夕阳红。故人江水东。
翠衾寒几夜霜浓。
梦隔屏山飞不去,随夜鹊绕疏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木芙蓉(木槿)已然盛开,然而一年又过去了,内心满是孤独的愁苦,像那千里之外孤飞的鸿雁。江边的蓼草在秋风中摇落,心中的怨恨无从诉说,吟咏不尽的楚地云峰,往事如夕阳般熠熠生辉,故友已随江水东流而去。寒冷的夜晚,几度霜降,温暖的被子似乎也无法抵御这份孤独。梦中隔着屏山再也无法飞去,夜间的喜鹊在稀疏的梧桐树梢间盘旋,似在诉说着我的思念。

注释:

  • 木芙蓉:一种花,象征美丽与短暂。
  • 孤鸿:孤独的鸿雁,寓意离别与孤独。
  • 江蓠:蓼草,生长在江边,象征秋天的萧瑟与无奈。
  • 楚云峰:楚地的云峰,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难以忘却的情感。
  • 翠衾:绿色的被子,象征温暖与安慰。
  • 屏山:屏风般的山,暗指阻隔与遥远。
  • 夜鹊:夜间的喜鹊,象征着孤独的思念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德清,号梦隐,晚号清芬,宋代词人、学者。他的词风婉约细腻,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在词坛上有着较高的地位。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周密的晚年,时值秋季,心中感慨万千,回忆往昔,尤其是对故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因而写下此词,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南楼令》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和对往事的追忆。开头的“木芙蓉”与“秋已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空虚。孤鸿的意象,传达了离别的无奈与愁苦,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摇落江蓠多少恨”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江蓠的摇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奈。“往事夕阳红”则是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忆,夕阳象征着绚烂却短暂的美。故人江水东流,暗示着人事的变化与不可逆转。最后部分,梦隔屏山的意象更是突出了思念的遥远与无奈,夜鹊在稀疏的桐树间飞舞,似在传达着无法言说的情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周密词作的高超技巧与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了木芙蓉: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2. 一年秋已空:感叹时间流逝,内心感到空虚。
  3. 送新愁千里孤鸿:孤鸿象征离别与孤独,表达了对新愁的无奈。
  4. 摇落江蓠多少恨:蓼草的摇落象征着感情的无奈与怨恨无法诉说。
  5. 吟不尽楚云峰:楚地的美景无法用言语表达,暗示深厚的情感。
  6. 往事夕阳红:过往的美好回忆如夕阳般绚烂。
  7. 故人江水东:故友已随江水流逝,暗示对人事的感慨。
  8. 翠衾寒几夜霜浓:夜晚的寒冷与霜降,表现内心的孤独。
  9. 梦隔屏山飞不去:梦中无法跨越的距离,强烈的思念感。
  10. 随夜鹊绕疏桐:夜鹊的身影象征着孤独的思念,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鸿比作诗人的愁苦,增添情感的深度。
  • 拟人:夜鹊似乎在传达思念,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音韵和结构上都表现出工整与和谐,增强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故友的思念。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事无常、孤独寂寞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木芙蓉:象征美丽与短暂,暗示人生如花般易逝。
  • 孤鸿:代表孤独与离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江蓠:象征秋天的萧瑟与无奈,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
  • 夕阳:象征美好的过往与短暂的记忆,反映出对往事的怀念。
  • 翠衾:代表温暖的安慰与内心的孤独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木芙蓉”所象征的含义是: A. 美丽与短暂
    B. 离别与孤独
    C. 对友的思念

  2. “孤鸿”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愉快
    B. 孤独与愁苦
    C. 对未来的期待

  3. “翠衾寒几夜霜浓”中“霜浓”主要强调: A. 寒冷的季节
    B. 内心的孤独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爱情的追忆,风格细腻而凄婉。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壮阔的景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人事变迁的哲理思考,风格豪放而深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周密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

相关查询

送林宽下第东归 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 寄友人 贾客 长安书事 赠明州霍员外 寄敷水卢校书 送僧归北岩寺 寄湘中郑明府 逢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结尾的成语 分劳赴功 尖叉 云奔潮涌 泣血捶膺 羊字旁的字 加速度 趁势落篷 匸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无束无拘 一脉相通 绞丝旁的字 从品 车字旁的字 天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