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4:50
衔恩西去守河池,
节操承家愿未移。
接籍已知生齿寡,
前驱安怪吏人迟。
蛮风肯为双轓肃,
昼日偏宜一鹤随。
郑侠有图吾可绘,
入疆何敢复言疲。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承载着恩情向西去守护河池,始终坚守家族的节操与愿望没有改变。接到户籍,已经知道这里的人口稀少,前方的艰难,与那些官吏的迟缓反应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蛮荒的风能否为我带来双轓,让我肃然起敬,白天的阳光正好让我随一只白鹤而行。郑侠有图可以让我描绘,我入疆之地,又怎敢再说疲惫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公仪,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积累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于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公仪任职于边疆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家族的责任感,以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毅态度。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黄公仪在边疆任职期间的心路历程,既有对家族责任的坚守,又有对现实环境的思考。诗的开头便表达了他承载着恩情向西守卫河池的决心,显示出一种忠诚与担当。接着,诗人提到人口稀少和官吏的迟缓,反映了边疆的艰难与困境,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这些困难。蛮风与双轓的意象,暗示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郑侠,表现了诗人渴望以侠者的精神去面对挑战,表达了他不屈服于疲惫的坚定决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彰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国责任的坚守与勇敢面对艰难的决心,彰显了忠诚与理想的结合,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情怀与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池”指代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节日
诗人对官吏的态度是:
A. 愤怒
B. 不满却理解
C. 无所谓
“郑侠有图吾可绘”中“郑侠”象征着:
A. 财富
B. 忍耐
C. 英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公仪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边疆的思考与责任感,但在情感表达上,黄公仪更显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忧虑。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诗词的情感与意境,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