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4:16
高陵五六松,潭水涵清阴。
白鸟如避世,巢居得幽深。
杂花眩青红,苦节方森森。
何人作虚亭,想像云栖心。
我梦涉陈迹,君亦同登临。
相与定嘉名,洗去花草淫。
看云抚修碧,夕景低遥岑。
风林淡秋月,霜枝鸣玉琴。
两意谁识之,好处烦幽寻。
閒居志则同,岁月能骎骎。
时无陶彭泽,此曲难知音。
亭前有奇石,迁流失山林。
顾亦如我曹,鬓发风沙㑴。
小儿重外物,列屋享千金。
区区心甚长,因循困华簪。
忽焉事大谬,危机恐难任。
平生下泽车,斯言吾所钦。
志士愿不辱,俗情便孔壬。
自喜迹犹浅,凫雁容浮沉。
泥行自萧散,世路皆崎嵚。
此邦真可老,城郭环清浔。
结庐与君俱,开写平生襟。
里巷日还往,杖屦行讴吟。
还寻梦游处,无忘神所箴。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4:16
高陵五六松,潭水涵清阴。
白鸟如避世,巢居得幽深。
杂花眩青红,苦节方森森。
何人作虚亭,想像云栖心。
我梦涉陈迹,君亦同登临。
相与定嘉名,洗去花草淫。
看云抚修碧,夕景低遥岑。
风林淡秋月,霜枝鸣玉琴。
两意谁识之,好处烦幽寻。
閒居志则同,岁月能骎骎。
时无陶彭泽,此曲难知音。
亭前有奇石,迁流失山林。
顾亦如我曹,鬓发风沙㑴。
小儿重外物,列屋享千金。
区区心甚长,因循困华簪。
忽焉事大谬,危机恐难任。
平生下泽车,斯言吾所钦。
志士愿不辱,俗情便孔壬。
自喜迹犹浅,凫雁容浮沉。
泥行自萧散,世路皆崎嵚。
此邦真可老,城郭环清浔。
结庐与君俱,开写平生襟。
里巷日还往,杖屦行讴吟。
还寻梦游处,无忘神所箴。
高陵上长着五六棵松树,潭水中映现着清幽的阴影。
白鸟好像在避世,隐居在幽深的地方。
杂花缤纷,色彩鲜艳,苦节的松树显得更加苍翠。
是谁建造了这虚幻的亭子,想象着云中栖息的心情。
我在梦中游历过这些痕迹,您也曾一起登临。
我们共同决定美名,洗去花草的淫逸。
看着云彩抚摸着碧绿,夕阳的景象低垂在遥远的山岑。
秋月在淡淡的风林间,霜枝上发出玉琴般的鸣声。
谁能理解我们内心的两个意图,寻求好处却烦恼于幽深。
闲居的志趣是相同的,岁月能够悠然自得。
时光没有陶渊明和彭泽,此曲难觅知音。
亭前有奇特的石头,水流迁移,失去了山林的景致。
回首也是和我一样,鬓发被风沙吹乱。
小孩子重视外在的物质,居住在华屋中享受千金。
区区心思却很悠长,因循守旧困于华美的簪子。
忽然之间,事情大错,危机恐怕难以承受。
我一生曾下泽车,这句话我所钦佩。
志士愿意不被侮辱,世俗之情便如孔壬。
我自喜足迹仍浅,雁鸭的姿态浮沉不定。
脚踏泥土的行走显得萧散,世路皆是崎岖。
这个地方真的可以老去,城郭环绕着清澈的湖泊。
与君共结庐,写下平生的情怀。
里巷中日日往返,杖着拐杖吟唱。
还寻梦游之处,不忘神的教诲。
蔡松年,金朝人,生平多有游历,擅长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此诗创作于丁巳年九月,蔡松年与友人范季沾共同游览北潭的临芳亭,受到美景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高陵松树与潭水的清幽,白鸟的隐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反复出现的“梦”字,表明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梦中游历的身影与现实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对比了闲适的生活与世俗的追求,表达了对纯真理想的渴望,同时对物质的轻视。尤其是“小儿重外物,列屋享千金”一联,反映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判。整体上,诗歌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友人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对友人相知相伴的珍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的“高陵”指什么?
a) 山坡
b) 河流
c) 城市
诗人提到的“陶彭泽”是谁?
a) 两位隐士
b) 两位将军
c) 两位商人
诗中反复出现的“梦”字,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物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