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9:33
赠东岳焦炼师
诗人:王维 〔唐代〕
先生千岁馀,五岳遍曾居。
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
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
自有还丹术,时论太素初。
频蒙露版诏,时降软轮车。
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疏。
支颐问樵客,世上复何如。
这位老师已经活了千年以上,曾经遍游五岳。
远远地我识得齐侯的鼎,刚刚经过了王母的庐。
我不能向孔子和墨子请教,何必向长沮的渔夫询问呢?
玉管时常能引来凤凰,铜盘也能用来钓鱼。
我在空中竖身交谈,夜间明目在书中。
自有还丹之术,时论太素之初。
常常受到露版的诏书,时而降下软轮的车。
山静水流声更响,松高树枝愈加稀疏。
我倚着下巴询问樵夫,世上究竟还有什么样子?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兼擅音律。王维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尤以山水诗闻名。
《赠东岳焦炼师》是王维赠送给东岳的道士焦炼师的一首诗。焦炼师是一位修道之人,诗中通过对焦炼师的赞美,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王维心中对道教理想的向往。诗中通过对焦炼师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长生不老、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开头两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强调了焦炼师的高人地位,暗示他不仅是隐士,更是对世事有深刻理解的人。
第三、四句中,王维通过对孔子、墨子与长沮渔夫的比较,暗示世俗知识的局限性,强调了道教思想的独立和超脱。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示了道教的神秘与美好,提到“还丹术”与“太素初”,传达了对修道和长生的渴望。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象,樵客的询问使人回归现实,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思考与反省。整首诗在清幽的自然环境中,融合了哲理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探索,表现出王维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先生千岁馀,五岳遍曾居。
赞美焦炼师的长寿与广博的经历。
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通过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暗示焦炼师的高人地位。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表达道教思想的独立性,反对向传统儒家和墨家请教。
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
体现道教的自然与和谐,乐器与钓鱼象征着高雅与闲适。
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
描绘与空灵空间的交流,夜间的读书,反映了隐士的生活。
自有还丹术,时论太素初。
表达对道教炼丹术和宇宙本源的向往。
频蒙露版诏,时降软轮车。
通过天子的命令与恩泽,象征着世俗的干预。
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疏。
描绘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变化,反映出隐士的生活环境。
支颐问樵客,世上复何如。
最后以樵客的问询结束,反思现实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王维对自然、长生和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与道教思想的融合。通过描绘焦炼师的高人形象,诗人抒发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王维的《赠东岳焦炼师》主要表达了哪种思想?
A. 对美食的渴望
B. 对长生与隐士生活的追求
C. 对战争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齐侯鼎”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然
诗中最后一句“世上复何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B. 对未来的期许
C. 对过去的怀念
《送别》(王之涣)与《赠东岳焦炼师》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送别》更侧重于离愁别绪,而《赠东岳焦炼师》则侧重于对隐士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