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0:17
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
作者: 陈希文 〔明代〕
天下山水原有志,吾侪拈笔谁敢拟。
补残拾剩录漏馀,难免时人私筦尔。
脚跟奔走半九州,问水寻山春复秋。
到处有境因人胜,岂独此境籍儒流。
梧峰桂岫东西表,夕照晴岚何时了。
宝溪石径乐渔樵,几曲沧浪归路窈。
龙津之渡晚嘈嘈,两岸归人不绝号。
东埔之农春起早,一年首事肯辞劳。
龟峰古塔禅留址,燕石长亭客设醪。
能令胜境谁称首,因人何事吁嗟久。
我心尚壮尤少年,未识时伍如心否。
天下的山水本有自己的情志,我等拿起笔来又有谁敢去描绘呢?
即便是补充残缺的片段、收集遗漏的文字,也难免受到世人的私自评判。
我在半个九州里奔波,问水问山,春天又回到了秋天。
到处都有风景因人而异,岂止这一处风景是儒者所居?
梧峰和桂岫东西相对,夕阳照耀着晴朗的山岚何时才能结束?
宝溪的石径让渔夫和樵夫欢喜,几曲幽深的沧浪归路如梦似幻。
龙津的渡口在傍晚嘈嘈的喧闹中,两岸来归的人声不断。
东埔的农民春天一早就开始忙碌,一年的开始怎肯辞去辛劳?
龟峰的古塔留有禅宗的踪迹,燕石的长亭为客人备下美酒。
能让胜境谁称为第一,为什么人们如此长久地叹息?
我的心依然壮健,犹如年轻时一般,未曾了解时光的流逝是否如心所愿。
陈希文,明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个性豪放、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尤其在描绘风景时,常融入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明代时期,社会上士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尤为重要。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周遭风景的深切感受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陈希文的《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感悟。诗人在开篇便表明了写作的艰难,强调了山水本有其志,写作并非易事,尤其是要超越他人的评判与标准。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各地的山水风景,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到处有境因人胜”,即风景之美在于观者的心境,反映了哲学的深度。
诗中提到的“宝溪石径”、“龙津之渡”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在这些描绘中,诗人表现出对渔樵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美景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代的感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诗人以“我心尚壮尤少年”总结,表达了对年轻心态的坚持,尽管时光流逝,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风景的多样性与人心的不同感受。通过描绘美景,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最终达到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自然的敬仰。
诗人认为写作山水诗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脚跟奔走半九州”中的“九州”指什么?
诗中的“宝溪石径”主要描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