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间: 2025-04-23 21:14:4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诗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4:46

原文展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

白话文翻译

舜是在田地里发迹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人中被提拔的,胶鬲是在鱼盐贸易中被举荐的,管夷吾被士人所推举,孙叔敖是在海上做事中被提拔的,百里奚则是在市场中被重用。因此,天要赋予这个人重大使命,必定要先让他经历心志的磨难,身体的劳顿,饥饿的折磨,和生活的贫乏,打乱他所做的事情,以此来激发他的内心,锻炼他的意志,增加他原本所不能做到的能力。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些磨难,才能改正内心的困扰,衡量思虑的得失,才能在脸色和声音上表现出来,才能有所领悟。内则没有法家的治理,外则没有敌人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因此,才知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注释

生于忧患:意指在忧虑和困境中成长,经历磨难。
死于安乐:意指在安逸和舒适中衰亡,缺乏斗志。
:古代贤君,以德治国。
傅说:传说中的贤者,曾做筑墙工人。
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历史上著名的贤士,均在艰难环境中被举荐。
法家:指法治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继承了孔子的儒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割席分治,民众苦难。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警惕安逸的生活,珍惜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此来激励士人和统治者。

诗歌鉴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表达了孟子对于人生经历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强调了磨难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孟子指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锤炼出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才能,才能真正承担起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诗中所列举的人物都在逆境中崭露头角,反映出社会对于有才之士的需求以及对安逸生活的警惕。整首诗充满了警醒与启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安逸生活时要保持清醒,以免陷入消沉与衰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农田中成长,说明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的伟大。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平凡的筑墙工人中被提拔,强调了机会往往来自艰难。
  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在鱼盐的生意中被举荐,显示了艰难环境中的才华被识别。
  4.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被士人推举,表明人才能够在困境中得到认同。
  5.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在海上奋斗被重用,强调了经历的重要性。
  6.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在市场中被重用,表明机遇往往来自劳作。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天要赋予重任于这些人,意在强调经历磨难的重要性。
  8.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必须首先让他们经历痛苦的锻炼,以磨炼意志。
  9. 行拂乱其所为:打乱他们的生活,使其反思。
  10.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心,锻炼他们的性情。
  11.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够避免常人的过失。
  12.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才能克服内心的困扰,明智地考虑事情。
  13.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才能在表情和声音中表现出智慧。
  1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内无治国之法,外无敌人威胁,国家必然亡。
  1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此,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手法,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排比:列举了多个历史人物的例子,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经历磨难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安逸中不可沉迷,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免失去奋斗的动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贤德与领导力。
  • 傅说:象征从底层奋斗而来的智慧。
  • 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体现人才在逆境中的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生于忧患”主要指什么? A. 生活在安逸中
    B. 在艰苦环境中成长
    C. 遇到困难就放弃
    D. 只追求物质享受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舜发于__之中”,这里指的是舜在什么环境中成长?

  3. 判断题:诗中强调安逸的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对/错)

答案

  1. B
  2. 畎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荀子的作品,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和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警示安逸的危险。

诗词对比

  • 《短歌行》(曹操):强调人生如梦,需把握机会,暗合“生于忧患”的思想。
  • 《静夜思》(李白):虽为思乡之作,但也反映了在安逸生活中对过往的怀念,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孟子》《荀子》《陶渊明集》等古典文献。
  • 相关文学研究及哲学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苏养直题孙郎中扶疏堂二首 和双溪三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春江行 题清虚庵三首 和韩子温韵时在九江 题扇二十四首 待旦吟二首 其二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十 和钱处和大资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工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包含瞒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退藏于密 包含吃的成语 韋字旁的字 肉枣 陈古刺今 鱼游沸釜 俳巧 山笑 破阵 治乱扶危 果刑信赏 疼痛难忍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