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9:12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 通: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9:12
《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刘向 〔先秦〕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说通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您同意吗?”
安陵君回答:“大王的好意,我感激不尽。用大换小,确实很合理。然而,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这片土地的,愿意终生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秦王听了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去秦国。
唐雎对秦王说:“寡人想用五百里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这是为什么?秦国灭掉了韩、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活,您因此被视为长者,所以不敢得罪您。现在我以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而安陵君反而拒绝了大王,这难道不是轻视您的权威吗?”
唐雎回答:“不是这样的。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即使是千里之地也不敢轻易交换,何况是五百里呢?”
秦王愤怒了,问唐雎:“你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唐雎回答:“我未曾听闻。”
秦王说:“天子的愤怒,会使百万尸横遍,流血千里。”
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布衣的愤怒吗?”
秦王说:“布衣的愤怒,不过是免冠赤脚,头撞大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庸人的愤怒,而非士人的愤怒。比如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仓鹰击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布衣之士,心中怀有愤怒未发,天降灾祸于他们。若是士人必定怒火中烧,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都会披上白纱,今日就是这样!”
他挺剑而起。秦王面色变了,长跪向他道歉:“请先生坐下!何必如此!我明白了,韩、魏的灭亡只是因为安陵君有您这样的朋友。”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唐雎的直言不讳,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忠诚和对秦王的拒绝。唐雎用其非凡的口才和坚定的立场维护了安陵君的尊严。诗中展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朋友的忠诚,以及对于权势者的反抗精神。唐雎的言辞犀利,确立了士人不仅仅是地位低下者,更是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通过对比天子和布衣的愤怒,进一步深化了士人的价值观,突显出在权力面前,士人的气节与勇气从未动摇。整首诗以紧凑的情节和生动的对话,展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与人性深处的忠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秦王想用多少里土地换取安陵?
唐雎提到的“布衣之怒”是指什么?
在诗中,安陵君对土地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