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40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
作者:陆游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
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
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慈姥矶下的晚泊场景。山峦陡峭,江面空旷,青翠的雾气弥漫而生。来往的客人很多,古今情怀交织不尽。月光破碎,似乎在告诉我江水流急,风声高亢,仿佛听到了悠扬的笛声。小孩们笑着对我说,老人家您不睡觉,等着潮水上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哲理。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终生致力于抗金和复国的事业。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自然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诗人常常以游历和写诗来寄托心中的忧愁与理想,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陆游的《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了诗人的哲思和人文关怀。开篇“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以鲜明的景象展现了晚泊时分的独特氛围,山与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在这句中,陆游既表达了对繁忙来往的人群的观察,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人情的交融。诗人通过“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月光的碎影和清风中的笛声,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内心情感的共鸣与启示。
最后一句“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则在调皮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世俗的关怀,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自然景和人文情感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邃的思考,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慈姥矶”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鸟类
D. 一种诗体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
C. 爱国情怀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陆游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空灵。陆游的诗中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反映了复杂的人生哲思,而王维则通过简约的意象传达了淡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