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1:22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道逢山客束荆薪,
口眼睢盱略似人。
试问村名瞠不语,
砉然长啸上嶙峋。
白话文翻译:
遇见一个山间的客人,他背着柴火,
那双眼睛微微睁大,似乎有些像人。
我试着问他村子的名字,他却愣住不语,
接着他忽然间长啸一声,声响在山峦间回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个人的屈辱,因而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时。诗中表现出他在深山中偶遇旅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人性的孤独。
诗歌鉴赏:
《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是一首描写山中邂逅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从诗的开头,诗人通过“道逢山客束荆薪”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充满生机的场景。山客身背柴火,体现了山中生活的艰辛与纯朴。接着,诗人通过“口眼睢盱略似人”的描写,赋予了这个山客一种人性化的特征,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试问村名瞠不语”则突显了山客的沉默与内心的困惑。这种沉默不仅是对问题的无言回应,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惑时的无奈。最后,山客“砉然长啸上嶙峋”,一声长啸,似乎是对山的呼唤,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展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山中游历时与人、自然之间的交流,透过这种交流,我们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更深刻理解了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陆游用他的诗歌让我们体会到在喧嚣的生活中,偶尔的宁静与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山中偶遇的旅人,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与思考的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道逢山客束荆薪”中“束荆薪”的意思是:
A. 背柴火
B. 拿着书本
C. 采花
D. 喝水
诗中“试问村名瞠不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无奈
C. 快乐
D. 生气
“砉然长啸上嶙峋”中的“长啸”指的是:
A. 笑声
B. 哭声
C. 高声长鸣
D. 低声细语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中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与陆游的《纵游深山随所遇记之》相比,王维的诗更强调自然的静谧,而陆游则在自然中融入了人际交流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