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20
行见月
作者: 王建 〔唐代〕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月亮刚刚升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能看到它每个月的变化。
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背上看着月亮的盈亏。
百年间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在家中见得少,行旅中见得多。
并不是因为衣食推动我四处奔波,这具身体又有谁愿意长久地漂泊呢?
我的箱子里有丝绸,仓库里有粮食,难道我要为了生计而到天涯去奔波吗?
家里的人看到明月在盼望我归来,这正是我在路上思念家乡的时候。
王建,字仲宣,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民众生活与自然景物。
《行见月》创作于王建的行旅生涯中,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在唐代社会,士人常常出游,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和抒发思乡之情的重要方式。
《行见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歌开篇以“月初生”引入,月亮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象征,居住在此的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变化,暗示了生活的不断循环和变化。
接下来,诗人反思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指出“百年欢乐能几何”,引人深思的是人活在世间的快乐究竟有多少。诗人在这里显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庭的渴望,表达了对宁静家庭生活的向往。
通过“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诗人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人内心的挣扎。他并不是因为生计而四处奔波,而是出于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人思念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家人见月望我归”,直白地表达了思乡的情感,月亮成为了联系家人和游子的纽带,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显示了王建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感。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人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家庭和归属感的渴望。
选择题:诗人王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年欢乐能几何”,表达了对人生的____。
判断题:诗人愿意长期漂泊。 (对/错)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对生活、家庭和自然的不同感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