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见月

《行见月》

时间: 2025-05-03 19:56:20

诗句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

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

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20

原文展示:

行见月
作者: 王建 〔唐代〕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白话文翻译:

月亮刚刚升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能看到它每个月的变化。
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背上看着月亮的盈亏。
百年间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在家中见得少,行旅中见得多。
并不是因为衣食推动我四处奔波,这具身体又有谁愿意长久地漂泊呢?
我的箱子里有丝绸,仓库里有粮食,难道我要为了生计而到天涯去奔波吗?
家里的人看到明月在盼望我归来,这正是我在路上思念家乡的时候。

注释:

  • 月初生:指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刻。
  • 行行一年:一年中走动的时光。
  • 强半:大部分。
  • 奔波:四处奔走,忙碌的生活。
  • 箧中有帛:箱子里有丝绸,象征富足。
  • 仓有粟:仓库里有粮食,暗示足够的生活资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仲宣,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民众生活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行见月》创作于王建的行旅生涯中,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在唐代社会,士人常常出游,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和抒发思乡之情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行见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歌开篇以“月初生”引入,月亮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象征,居住在此的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变化,暗示了生活的不断循环和变化。

接下来,诗人反思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奔波,指出“百年欢乐能几何”,引人深思的是人活在世间的快乐究竟有多少。诗人在这里显示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庭的渴望,表达了对宁静家庭生活的向往。

通过“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诗人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人内心的挣扎。他并不是因为生计而四处奔波,而是出于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人思念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家人见月望我归”,直白地表达了思乡的情感,月亮成为了联系家人和游子的纽带,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显示了王建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月亮刚升起,居住在此地的人们可以看到月亮每月的变化。
  2.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一年中有十二个月,大部分时间是在马背上观察月亮的盈亏。
  3.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人生百年,能享受到多少快乐呢?在家中见得不多,行旅中见得多。
  4.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并不是因为衣食的驱使,这身躯又有谁愿意长时间漂泊呢?
  5.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我的箱子里有丝绸,仓库里有粮食,难道要为了生活而去远方忙碌吗?
  6.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家里的人看到月亮在期待我归来,这正是我在路上思念家乡的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的盈亏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思乡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感。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人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家庭和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乡的情感。
  • :象征着温暖和归属,体现了对家庭的思念。
  • :象征着奔波与旅途,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王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家庭的思念
    • C. 对功名的追求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年欢乐能几何”,表达了对人生的____

  3. 判断题:诗人愿意长期漂泊。 (对/错)

答案:

  1. B. 对家庭的思念
  2.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月夜下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王建的《行见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涉及到月亮与思乡的主题,但王建更多地反映了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深情追忆。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对生活、家庭和自然的不同感悟和表达。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晋水源次汪文升前辈题难老泉韵 过惠州柬沈屺庵司理公祖 舟次早行 登坡公白鹤峰有感 至日舟次有感 其二 至日舟次有感 其一 代家简生送别黄逃两别驾还漳 九日过海幢寺送金道人回丹霞有作并寄逃两诸公 送层公回闽 其二 送层公回闽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众心归附 齒字旁的字 尿液 归全返真 出没无际 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节食缩衣 龙字旁的字 济世救人 郑市 伊斯坦布尔 甘字旁的字 燕翼子孙 人老珠黄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