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时间: 2025-04-26 06:33:00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00

原文展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文翻译:

原野上的草,年年枯萎又复生。
野火虽能烧尽它,但春风又能使它再生。
远处的芳草侵入古老的道路,
阳光明媚的绿草连接着荒凉的城池。
今天又要送走王孙,
满地的青草让人感到别离的愁情。

注释:

  • 离离: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枯荣:枯萎与繁荣,形容草木的生长变化。
  • 野火:野外的火灾。
  • :侵犯,蔓延。
  • 古道:古老的道路。
  • 晴翠:晴朗时的绿色草木。
  • 王孙:指王公贵族的子弟,这里特指要离去的朋友。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的顽强生命力。古道与荒城的意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而“王孙”则是对友人的送别,蕴含着深厚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在长安任职期间,正值他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情。

诗歌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为媒介,借助草的生长和枯萎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友谊的永恒。首联通过“离离原上草”引入主题,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接着,诗人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强调生命的顽强和希望,寓意友谊即使在离别时也会如草般重生,生生不息。

接下来的两联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了古老道路旁的芳草和荒凉城池的景象,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与自然的轮回。最后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深切眷恋和不舍之情,富有感人至深的情绪。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离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离原上草”:草木茂盛的景象,生机勃勃。
    • “一岁一枯荣”:象征着自然的周期性变化。
    • “野火烧不尽”:即使遭遇灾难,生命力依然顽强。
    • “春风吹又生”:春天的温暖让生命重新焕发。
    • “远芳侵古道”:远方的芳草渐渐蔓延到古老的道路。
    • “晴翠接荒城”:清明的天空下,绿色与荒城相连。
    • “又送王孙去”:再次送别王孙,表达离愁。
    • “萋萋满别情”:满地的青草映衬着别离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坚韧。
    • 拟人:草木仿佛有了情感,能感受到离别的愁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草的生灭,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带有浓厚的离别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复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远芳:代表远方的朋友,寓意友情的延续。
  • 古道与荒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反映出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2. 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消逝
    b) 生命的顽强
    c) 自然的破坏
    d) 历史的变迁

  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王孙”指的是? a) 亲人
    b) 朋友
    c) 儿子
    d) 贵族

答案

  1. c) 白居易
  2. b) 生命的顽强
  3. b) 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北》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草》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离别主题相似,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和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壮阔的山河与人的情感交融。两者在表现离别时的情感深度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kū)荣(róng)。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qīn)古道,晴翠(cuì)接荒(huāng)城。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qī)萋满别情。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相关查询

赠无咎八音歌 次韵向和卿行松滋县与邹天锡夜语南极亭二首 秋怀二首 其二 次韵答秦少章乞酒 和张沙河招饮 宋乔年真赞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写真自赞五首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赵景仁弹琴舞鹤图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峦的成语 忿忿不平 夸逞 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肩背难望 爪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东庑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严限追比 股市 包含童的词语有哪些 通涉 引经据礼 鱼字旁的字 旷古无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