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5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唐代〕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在阳光明媚的月份,南飞的大雁传来消息,听说它们已经飞回了。我在路上的旅程仍未结束,何时才能再次回到故乡。江水静静地流淌,潮水刚刚退去,林间的瘴气尚未散开。明天早晨在望乡的地方,应该能看到陇头的梅花。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713年,字子文,号少陵,著有《宋诗三百首》等。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作者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归来的渴望。正值南飞雁归之时,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旅途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题大庾岭北驿》是一首情感真挚的五言律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篇以"阳月南飞雁"引入,既是描绘自然的景象,也是诗人思乡情绪的引子。南飞的大雁传递了归来的希望,但诗人却感到旅途未尽,"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的反复思索,展现了他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则将环境的静谧与阴郁结合,暗示了旅途的孤寂与艰难。最后两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情感的高潮,梅花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故乡美好记忆的寄托,表达了对未来归来的期待。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丰富,运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思乡情怀和对生命旅途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乡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归来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阳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我行殊未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陇头梅”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阳月:阴历十月。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zhàng)不开。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lǒng)头梅。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