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1:35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
作者:冯延巳
碧波帘幕垂朱户,帘下莺莺语。
薄罗依旧泣青春,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
凤笙何处高楼月,幽怨凭谁说?
须臾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景象:碧绿的波浪映衬着红色的门窗,帘子下黄莺在低声吟唱。薄纱般的罗衣依旧为青春的逝去而泣泪,田间的野花和芳草依旧在年年盛开,往事难以细说。高楼上的凤笙声何处传来,月光下的幽怨又该由谁来诉说?转瞬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梧桐树上,我不禁与东风一同弹泪,心中积压着重重的怨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承宗,号梦得,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之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离别痛苦的深切感受。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词作。词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伤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过往的无奈。开篇的“碧波帘幕垂朱户”便营造了一种诗意的空间,色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伤感的氛围。接着,词人以“莺莺语”引入生动的自然意象,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泼,但紧接着的“薄罗依旧泣青春”又将这种生机与青春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深深的惆怅。
词的中段,词人提到“凤笙何处高楼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无法触及的失落感。结尾处“须臾残照上梧桐”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的余晖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弹泪与东风”则使得这种哀愁更为浓烈,重重的恨意与无奈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探讨了青春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离愁与对过往的追忆,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碧波”指的是什么?
“莺莺语”中的“莺”象征什么?
词中“凤笙何处高楼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冯延巳《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的全面解读,包括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