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19
对此团圆唤奈何,良宵常在异乡过。
座无旧雨谈风月,案有新诗且啸歌。
朗照定知今夕共,旅愁偏恨此时多。
寒毡碌碌居人后,愧把雄心诉素娥。
对于这团圆的时刻,我心中无奈,良辰美景总是在异乡度过。
座上没有旧友来谈风月,桌上有新作的诗歌,且让我高歌一曲。
明月照亮,想必它也知道今夜我们同在一个时空,
而我在旅途的愁绪中,偏偏觉得此时的思念更深。
寒冷的毡子铺在身下,身处异乡,我愧疚地向嫦娥诉说我的雄心壮志。
潘俊,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中秋对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中秋之夜,面对明亮的圆月,心中的愁苦与孤独愈发显得深刻。全诗通过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异乡孤独的感叹,展现出浓厚的思乡情。开篇以“团圆”引入,紧接着描绘了在异乡度过佳节的无奈与惆怅,诗人虽有新诗在手,却未能与旧友共享,这种对比使得孤独感愈发明显。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明月的照耀,表达了对同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的思念,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情感的寄托。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自己的孤独与月光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一种无奈而又渴望的心情,尤其是最后两句,寒冷的毡子与对嫦娥的诉说,突出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和困惑。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更深入探讨了人们在节日中对于家乡、亲人和理想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中秋的团圆与异乡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人在特殊时刻的复杂情感。
诗人在哪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谁?
诗中“寒毡碌碌”主要反映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