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1
政拙忻罢守,闲居初理生。
家贫何由往,梦想在京城。
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
聊租二顷田,方课子弟耕。
眼暗文字废,身闲道心精。
即与人群远,岂谓是非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辞去官职后,回到乡间安静生活的心境。他感到自己政治才能拙劣,因此辞去官职,开始了闲适的生活。家境贫困,无法前往梦想中的京城。田野间的寺庙沐浴在霜露和月光之中,农忙的季节勾起了他对旅途的思念。他租了两顷田地,教导子弟们耕种。随着眼力的衰退,读书写字已无能为力,身体闲适,心灵却愈发精炼。远离人群,不会因此牵挂世俗的是非。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出生在今江苏省。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出士人的理想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此诗写于韦应物辞去官职、隐居于苏州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寓居永定精舍》通过描绘诗人在辞官后选择隐居生活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开头两句“政拙忻罢守,闲居初理生”表明诗人因政治才能有限而辞官归隐,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家贫何由往,梦想在京城”则揭示了诗人的现实困境,尽管心中对京城的理想生活有所向往,但经济条件却使其无法实现。
随后的描写“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则充满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赞美,诗人将自己置于清冷的霜露与明月之下,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诗的最后几句“眼暗文字废,身闲道心精”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接受与释然,尽管身体虚弱,眼力减退,但心灵却在闲适中愈加纯净。
整首诗在格调上清新自然,情感上则真挚深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内心深处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韦应物因为什么原因辞去官职?
A. 政治才能有限
B. 家境富裕
C. 对京城的向往
D. 生活无聊
诗中提到的“野寺”象征什么?
A. 官场
B. 田园生活
C. 京城
D. 学术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
A. 充满希望
B. 无所事事
C. 追求内心宁静
D. 依然渴望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