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时间: 2025-05-06 18:02:00

诗句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

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

学神仙,须定息。

学圣人,忘智识。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

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2:00

原文展示: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学神仙,须定息。学圣人,忘智识。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教义有三种门径,最终其实归于同一个真理。这个“字”法门,深奥难测。老子的道理如同谷神,永恒不死;孔子的思想则是初始无画。问及佛教的心境,答案是“密密密”。若想学习成为神仙,必须要定下心来;若想成为圣人,就要忘却智慧与识见。谈论成佛的门径,只依靠智慧的力量。道教、佛教和儒教的真谛都已看破,圆满的觉悟和修行已经完成。看那顶门一破,便能见到真实的自我,光芒四射。

注释:

  • 三门: 指道教、佛教和儒教。
  • 元来只一: 指三教的终极真理是合一的。
  • 法门: 指修行的方法和途径。
  • 老子、仲尼: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仲尼指孔子,儒家创始人。
  • 瞿昙: 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 密密密: 表示一种深邃的心境。
  • 慧力: 智慧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道教、佛教与儒教的哲理,倾向于探讨人性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背景为当时社会对三教的重视与探讨。诗人以个人的修行体验为基础,表达对三教合一的理解与感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作,诗中以“教有三门”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展示了道教、佛教和儒教三者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这三教的分析,指出它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真理,即“元来只一”。

诗中提到的“这一字法门”不仅揭示了修行的深奥,更暗示了真理的简约与深邃。接着,李道纯以老子和孔子为例,强调两者在思想上的相通。通过“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的叠字,诗人传达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深邃心境,暗示真正的智慧是超越语言的。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通过对不同教义的分析,逐步深入,最后以“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结束,表达了对真理的最终领悟与启示。这种从繁复到简约的思想转变,体现了诗人在哲学探讨上的深刻洞察和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教有三门: 开篇点明主题,三教并存。
  • 致极处元来只一: 终极真理是一。
  • 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 法门的深邃超出常人理解。
  • 老子谷神恒不死: 老子的道理是永恒的。
  • 仲尼心易初无画: 孔子的思想是纯粹的。
  • 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 佛教的心境是深邃隐秘的。
  • 学神仙,须定息: 成为神仙需内心宁静。
  • 学圣人,忘智识: 学习圣人需忘却世俗的智慧。
  • 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 成佛的途径依赖智慧。
  • 道释儒流都勘破: 三教的真理已被洞察。
  • 圆明觉照工夫毕: 达到圆满的觉悟。
  • 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最终领悟到真实的自我,光辉四射。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学神仙,须定息”和“学圣人,忘智识”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隐喻: “顶门进破”暗示突破自我,达到真理。
  • 重复: “密密密”强调佛教深邃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三教合一的哲学思考,强调在不同的教义和修行中,最终所追求的真理是一致的。诗人通过对教义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门:象征不同的思想体系。
  • 法门:修行与智慧的象征。
  • 谷神:代表自然与永恒的道理。
  • 慧力:智慧的力量,象征内在的修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门分别是哪些?

    • A. 道教、佛教、儒教
    • B.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 C. 道教、道教、儒教
  2. “这一字法门”中的“字”指代什么?

    • A. 文字
    • B. 真理
    • C. 法律

3.诗中提到的“老子”是指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阐述道家思想。
  • 《论语》:孔子的言论集,儒家思想的基础。
  • 《金刚经》:佛教经典,探讨空性与智慧。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 比较两者对人生哲理的不同理解,李白强调豪放与享乐,而李道纯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 杜甫《春望》: 两者在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道纯更多关注于内心的修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道纯研究》
  • 《中国哲学史》
  • 《道教与佛教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采香径 六丑 长亭怨慢·送李子申观察归国 蝶恋花 其四 蝶恋花 其三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一 兰陵王 百字令 金缕曲·甲午送魏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纸千金 用字旁的字 视人犹芥 包含悖的成语 拜结尾的成语 衰飒 包含或的词语有哪些 载一抱素 行谱 饮月 居心莫测 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轻卒锐兵 毛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恒舞酣歌 宝盖头的字 引而伸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