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1:23
痛哭行
作者: 王冕 〔元代〕
雨淋日炙四海穷,经纶可是真英雄。
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
京邦大官饫酒肉,村落饥民无粒粟。
东鲁儒生徒步归,南州野老吞声哭。
纷纷红紫已乱朱,古时妾妇今丈夫。
有耳何曾听韶武,有舌不喜论诗书。
昨夜虚雷搥布鼓,中天月破无人补。
休说城南有韦杜,白璧黄金天尺五。
在雨水和烈日的侵袭下,四海都陷入了困境,能够管理国家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岐山的丰收禾黍在寒露中流泪,咸阳的草木也随风悲鸣。
京城的大官们尽享酒肉,而乡村的饥民却没有一粒粮食。
东鲁的书生们只能徒步回家,南方的老者只能默默地哭泣。
纷纷的花红草紫已经乱了朱色,古代的妾妇如今变成丈夫。
有耳朵的何曾听见韶乐,有舌头的不愿意论诗书。
昨夜虚雷如同击打鼓声,中天的月亮已经破碎无人修补。
休说城南有韦杜,白璧和黄金都没有用武之地。
作者介绍:王冕,元代诗人,字季昇,号白菊,擅长山水诗与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乱世,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深刻忧虑,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与对现状的不满。
《痛哭行》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官民之间的巨大反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动荡。开篇的“雨淋日炙”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暗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丰收的禾黍在寒露中泣泪,草木在悲风中哀鸣,折射出人们心中的悲痛与不安。
诗中提到的“京邦大官饫酒肉”,形成与“村落饥民无粒粟”的鲜明对比,揭示出统治阶级的奢靡与底层人民的困苦。尤其是“东鲁儒生徒步归,南州野老吞声哭”,更是触动了人们心中的悲哀,突显出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在动荡中无奈的处境。
全诗用词生动,情感真挚,尤其是最后几句,既有对当时政治的讽刺,也有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比、拟人、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民生困苦的强烈关切,同时也渴望真正的英雄能够出现,改变现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痛哭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冕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京邦大官”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官员
C. 学者
诗中“昨夜虚雷”象征什么?
A. 真实的雷声
B. 无意义的喧嚣
C. 自然灾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冕的《痛哭行》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深刻反映。在王冕的诗中,强调了官民之间的对比,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兴亡对个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