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方山阐维那(二首)

《挽方山阐维那(二首)》

时间: 2025-05-02 12:46:25

诗句

禅心无住复无依,何处飘飘只履归。

想是石桥西畔去,寒林空葬旧僧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5

原文展示:

禅心无住复无依,
何处飘飘只履归。
想是石桥西畔去,
寒林空葬旧僧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心的理解与追求,意指心灵不应依附于任何事物,漂浮不定,只求归于内心的平静。诗中想象自己或许是在石桥西边游荡,寒冷的树林中,旧僧的袈裟被遗弃,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注释:

  • 禅心:指的是一种空灵、无执的心态,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 无住复无依:没有依附,没有所依,强调心灵的自由。
  • 飘飘:形容心境如同漂浮,轻松而不受拘束。
  • 履归:指的是归到心灵的故乡,回归内心的安宁。
  • 石桥:可能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 寒林:形容环境的冷清与孤寂。
  • 空葬:意指无人照料的状态,象征着旧时的消逝与遗忘。

典故解析:

  • 旧僧衣:可能是对历史的追忆,也象征着过去的修行与生活方式的消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僧侣往往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以其工整的诗句和深厚的禅意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哲学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多样且复杂,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禅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开篇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无依无靠的禅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通过“禅心无住复无依”揭示了内心的自由,接着用“何处飘飘只履归”表达对心灵归宿的渴望。对于“石桥西畔”的描绘,既有现实之感,又蕴含了对过往的追思,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岁月流逝,曾经的痕迹仍在心中萦绕。而“寒林空葬旧僧衣”则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遗忘,旧僧衣象征着曾经的信仰与追求,现今却已无人问津,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心灵的探索,形成了内外相融的独特美感。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与哲学思考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禅心无住复无依:表达一种超脱的心态,不依赖于外物。
    • 何处飘飘只履归:心灵虽漂泊不定,但归宿在内心的宁静。
    • 想是石桥西畔去:设想自己在某个特定地点,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
    • 寒林空葬旧僧衣:在冷清的树林中,旧时的信仰与痕迹被遗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林空葬”比喻对过往的遗忘与生命的无常。
    • 对仗:如“无住复无依”,形成平衡的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和心灵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禅心: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石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寒林:象征孤独与冷清。
  • 旧僧衣:象征过去的信仰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禅心无住复无依”中的“无住”是什么意思?

    • A. 有所依靠
    • B. 无法安定
    • C. 不依附于任何事物
  2. 诗中“寒林空葬旧僧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喜爱
    • B. 对往昔的怀念与生命的无常
    • C. 对僧侣的尊敬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王恭的《挽方山阐维那》在意象上都描绘了自然,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豪情,而后者则注重内心的禅意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哲学思考。

相关查询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承示中秋不见月及悯雨连作恐妨秋成奉次元韵 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画堂春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题画孔雀 予欲金玉汝赠黄从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念兹在兹 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些半些 龝字旁的字 风云会合 缶字旁的字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掌上珍珠 狂狂 封堠 火烧火燎 暗默 蝇奔蚋集 黽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