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严州潇洒亭

《严州潇洒亭》

时间: 2025-05-07 10:01:35

诗句

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

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

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1:35

原文展示:

严州潇洒亭 赵师秀 〔宋代〕 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 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 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亭台从禅关中耸立,俯瞰下方的人家。 千峰在春雾中若隐若现,数里之外夜晚能听到滩声。 偶然来到这里便成了过夜之地,前次游览也正值寒冷时节。 州中的人们多有吟咏之作,为何不见方干的身影。

注释:

  • 高榭:高高的亭台。
  • 禅关:指禅宗寺院。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 春隔雾:春天山峰被雾气遮掩。
  • 数里:形容距离较远。
  • 夜闻滩:夜晚能听到远处的滩声。
  • 偶至:偶然来到。
  • 成宿:成为过夜的地方。
  • 前游:前次游览。
  • 值寒:正值寒冷时节。
  • 州人:指当地的文人。
  • 方干:唐代诗人,此处可能指当地的文人或诗人。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严州潇洒亭的景色,通过高榭俯瞰的视角,展现了山川的壮丽和夜晚的宁静。诗中提到的“方干”可能是指当地的文人或诗人,暗示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榭为视角,描绘了严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首句“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展现了亭台的高耸和俯瞰的视角,给人以壮阔之感。次句“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通过春雾和夜滩的声音,增添了诗意的朦胧和宁静。后两句提及前次游览和当地文人的吟咏,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赞赏和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高榭出禅关”描绘了亭台的高耸,与“人家向下看”形成对比,突出了亭台的视角优势。
  • 次句“千峰春隔雾”用春雾遮掩山峰,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数里夜闻滩”则通过声音增添了诗意的宁静。
  • 后两句提及前次游览和当地文人的吟咏,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地文化的赞赏。
  • 修辞手法上,诗中使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如“高榭出禅关”与“人家向下看”的对比,以及“千峰春隔雾”的拟人化描绘。
  • 主题思想上,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高榭:象征着高远和视角的优势。
  • 千峰: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
  • 春雾:象征着朦胧和神秘。
  • 夜滩声:象征着宁静和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干”最可能是指什么? A. 当地文人 B. 唐代诗人 C. 禅宗高僧 D. 亭台名称 答案:A

  2. 诗中“千峰春隔雾”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峰清晰可见 B. 山峰被雾气遮掩 C. 山峰在夜晚闪烁 D. 山峰在阳光下闪耀 答案:B

  3. 诗中“数里夜闻滩”通过什么手法增添了诗意? A. 对比 B. 拟人 C. 象征 D. 声音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宁静和自然景色。
  • 杜甫的《望岳》:表达对泰山的壮丽景色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师秀的《严州潇洒亭》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赵师秀的诗则更注重视角的壮阔和人文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饮罢寺门独立有感 晓赋 连日暴下薾然不支戏作 观月 戏赠酒榼 晚步门外书触目 寄方瞳胡先生 寓叹 题卧龙山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攧扑不破 包含立的成语 反犬旁的字 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操琴 手字旁的字 建仓 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火入魔 幽厉 较能 魚字旁的字 招降纳顺 髟字旁的字 三命而俯 溺爱不明 不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