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徐先辈挽词

《徐先辈挽词》

时间: 2025-05-11 11:13:18

诗句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1:13:18

原文展示: 徐先辈挽词 赵师秀 〔宋代〕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

白话文翻译: 难道说名声早传,却反而成了不遇的非议? 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 突然间种下了三尺高的松树,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得到那一枝桂花。 那些幽深的花香,谁能为之立传?御史怀念着那悠扬的壎箎之音。

注释:

  • 岂谓:难道说。
  • 声名早:名声早早传开。
  • 番成不遇非:反而成了不遇的非议。
  • 赋曾天子见: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
  • 诗有世人知: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
  • 忽种松三尺:突然间种下了三尺高的松树。
  • 终乖桂一枝: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得到那一枝桂花。
  • 幽芳谁与志:那些幽深的花香,谁能为之立传?
  • 御史念壎箎:御史怀念着那悠扬的壎箎之音。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徐先辈挽词》可能是为某位早逝的文人所作,表达了对这位文人早逝的惋惜和对他在文学上成就的肯定。诗中提到的“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表明这位文人曾有作品被天子所见,且其诗作广为人知,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成就和认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表达了对一位早逝文人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诗中“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一句,既表达了对徐先辈早逝的惋惜,也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则肯定了徐先辈在文学上的成就,但“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却暗示了他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最后两句“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则表达了对徐先辈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1.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徐先辈早逝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声名早传,却反而成了不遇的非议,反映了诗人对徐先辈命运的无奈和同情。
  2.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这句诗肯定了徐先辈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表明他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3.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这句诗通过比喻,暗示了徐先辈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种松三尺,象征着他的努力和成就,但终乖桂一枝,则表明他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4.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这句诗表达了对徐先辈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幽芳谁与志,表明诗人认为徐先辈的文学成就是值得纪念的,御史念壎箎,则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徐先辈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
  • 对仗:诗中“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和“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表达了对一位早逝文人的深切哀悼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诗中既表达了对徐先辈早逝的惋惜,也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肯定了徐先辈在文学上的成就,并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徐先辈的挽词,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诗中“忽种松三尺”表明徐先辈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努力。
  • 桂:象征着荣誉和成就,诗中“终乖桂一枝”则表明他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 幽芳:象征着徐先辈的文学成就,诗中“幽芳谁与志”表明诗人认为徐先辈的文学成就是值得纪念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表明徐先辈在文学上有怎样的成就? A. 他的赋文曾被天子所见,他的诗作也为世人所知。 B.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不为人知。 C.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只被天子所见。 D. 他的赋文和诗作都只被世人所知。 答案:A

  3. 诗中“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壎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徐先辈的怀念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珍视。 B. 对徐先辈的嫉妒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忽视。 C. 对徐先辈的冷漠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无视。 D. 对徐先辈的憎恨和对他的文学遗产的破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师秀《徐先辈挽词》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赵师秀的作品更加注重对文学成就的肯定和对文学遗产的珍视,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对梦境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赵师秀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词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包括苏轼的词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词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寄崔伯易 寄聱隅先生黄曦 羁旅呈介甫 还萧几道诗卷 还东野诗 和朱元弼春游 和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 和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铁狱铜笼 包含恳的词语有哪些 小型 包含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幕燕鼎鱼 吹毛索垢 廾字旁的字 洋字 卜字旁的字 T淋巴细胞 示字旁的字 收付 鬼字旁的字 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罡的词语有哪些 天生地设 弃过图新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