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延禧观

《延禧观》

时间: 2025-05-04 03:26:13

诗句

寂寞古仙宫,松林常有风。

鹤毛兼叶下,井气与云同。

背日苔砖紫,多年粉壁红。

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3

原文展示:

寂寞古仙宫,松林常有风。鹤毛兼叶下,井气与云同。背日苔砖紫,多年粉壁红。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古老仙宫,松树林中常有风。鹤的羽毛与落叶一同飘落,井中的气息与云雾相似。背阴处的苔藓使砖石呈现紫色,多年的粉墙已变成红色。相传陶县令曾在此山中居住。

注释:

  • 寂寞:孤独,冷清。
  • 古仙宫:古老的道观或寺庙。
  • 松林:松树组成的树林。
  • 鹤毛:鹤的羽毛,象征长寿和高洁。
  • 井气:井中的水汽。
  • 背日:背光,指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 苔砖:长满苔藓的砖石。
  • 粉壁:粉刷过的墙壁。
  • 陶县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曾任县令,以隐居著称。

典故解析:

  • 陶县令:指陶渊明,他的隐居生活和高洁品格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常被后人提及和效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仙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仙宫的描绘,展现了其孤独、冷清的氛围。松林中的风、鹤毛与落叶、井气与云雾的相似,以及苔藓和粉墙的颜色变化,都增添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最后提到陶县令曾在此山中居住,暗示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高洁的隐逸传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古仙宫:首句直接点明主题,古仙宫的孤独冷清。
  • 松林常有风:松林中的风,增添了一种自然和宁静的氛围。
  • 鹤毛兼叶下:鹤毛与落叶一同飘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高洁的品质。
  • 井气与云同:井中的水汽与云雾相似,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背日苔砖紫:背光处的苔藓使砖石呈现紫色,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 多年粉壁红:多年的粉墙已变成红色,同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最后提到陶渊明,增加了诗的文化底蕴和隐逸的传统。

修辞手法:

  • 比喻:鹤毛与落叶的比喻,井气与云雾的比喻,都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将古仙宫描绘得如同一个孤独的老人,赋予了它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仙宫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寂寞:孤独冷清的氛围。
  • 松林:自然和宁静的象征。
  • 鹤毛: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 井气:朦胧的美感。
  • 苔砖:岁月的痕迹。
  • 粉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县令”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侃 D. 陶潜

  2. 诗中的“鹤毛兼叶下”象征着什么? A. 岁月的流逝 B. 高洁的品质 C. 自然的美丽 D. 孤独的氛围

  3. 诗中的“背日苔砖紫”描绘了什么? A. 阳光照射下的砖石 B. 背光处的苔藓 C. 紫色的天空 D. 紫色的花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赵师秀的《延禧观》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描写,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诗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酒肆赠茅平仲 夜阻江上 舟行归思 社日过山庄 花朝 秋怀四首 秋夜有怀 瑕瑜不相掩 伤死奴 驿南铺不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见话 经脉 雁默先烹 诸恶莫作 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昊天罔极 魚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包含约的词语有哪些 屦企 穷形极状 闻者咋舌 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足高 王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