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5-02 20:01:55

诗句

风窗有竹相敲,地炉无叶可烧。

乱书翻覆未了,一灯明灭频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55

原文展示:

风窗有竹相敲,
地炉无叶可烧。
乱书翻覆未了,一灯明灭频挑。

白话文翻译:

窗外的竹子相互碰撞,
地炉上没有树叶可以烧。
书籍乱翻未整理,一盏灯光时明时灭,频繁地被挑动。

注释:

  • 风窗:指的是有风的窗户,窗外有竹子随风摇摆,发出声响。
  • 地炉:一种地面上的炉子,通常用来生火取暖或做饭。
  • 叶可烧:意指缺乏可以燃烧的树叶,暗示寒冷和孤寂的环境。
  • 乱书翻覆:书籍散乱,未被整理,表示心情或环境的混乱。
  • 一灯明灭频挑:形容灯光闪烁不定,频繁地被挑动,反映出诗人心中的不安。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主要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清逸,宋代著名词人,兼善诗文,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于乡村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独处时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独处时的情境与感受。前两句“风窗有竹相敲,地炉无叶可烧”,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声音与生活环境,突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的冷清与无奈。窗外竹子在风中摇曳,代表着自然的生机,却又与“地炉无叶可烧”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乱书翻覆未了”,则进一步构建了一种混乱的状态,似乎在表达诗人心中的烦乱与无所适从。最后一句“一灯明灭频挑”,不仅描写了灯光的闪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生活细节的描绘,塑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沉思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窗有竹相敲:描写窗外竹子的声音,暗示外界的动静。
  2. 地炉无叶可烧:表明生活物质的缺乏,增强了孤独感。
  3. 乱书翻覆未了:反映了内心的烦恼和生活的混乱。
  4. 一灯明灭频挑:灯光的闪烁象征着不安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窗外的竹子与炉火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孤独感。
  • 意象:竹子、炉火、书籍、灯光等意象交织,丰富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与世隔绝的感觉,充满了对人生态度的探索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力与坚韧,亦可表示孤独。
  • :代表温暖与生活的基本需求,缺乏则显得无助。
  • :象征知识与思考,翻覆则暗示混乱。
  • :象征希望与光明,闪烁则隐喻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窗”指的是什么?

    • A. 窗户外的风
    • B. 竹子与窗户的声音
    • C. 冷风的吹动
  2. 诗中“乱书翻覆未了”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混乱与烦恼
    • C. 安宁
  3. “一灯明灭频挑”中的“明灭”是指什么?

    • A. 灯光闪烁
    • B. 白天与黑夜
    • C. 情感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刘克庄同样描绘孤独与思索,但杜甫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刘克庄则集中在个人的内心感受。
  • 白居易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而刘克庄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不同的创作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刘克庄作品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应天长 应天长•仲坚寄示苦雨词,依原和清真韵奉怀,并以寿之 应天长•信宿平居话旧,和清真 应天长 晚眺 应天长(雷峰夕照) 应天长(断桥残雪) 应天长(平湖秋月) 应天长(苏堤春晓) 应天长 应天长(两峰插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定远 山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僧宝 不啻天地 癶字旁的字 万口一词 包含摊的词语有哪些 巢居 羊字旁的字 缵缉 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两结尾的成语 求其友声 贝字旁的字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袖手旁观 复蹈前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