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07
太息臣无罪,胡为伏剑鋩。
悲哉四十万,宁不诉苍苍。
叹息我无罪,何以被剑锋所伏?
哀伤那四十万士兵,难道不向苍天诉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四十万”士兵,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或事件,可能指代白起所指挥的战斗中牺牲的士兵,表现出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希逸,南宋诗人,官至右丞相。其诗风雄浑豪放,擅长咏史抒怀,常以古人事迹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借古人白起的事迹,表达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和对无辜者命运的同情。
刘克庄的《白起》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诗的前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尤其是“太息臣无罪,胡为伏剑鋩”,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控诉与压迫感。诗人自称“臣”,不仅展现了谦卑的姿态,更突显了对无辜被冤屈者的同情。
接下来的“悲哉四十万”,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张力。这里的“四十万”不仅是数量的体现,更是对生命的无情剥夺的控诉。诗人以“宁不诉苍苍”结尾,既是对苍天的控诉,也是对命运的不甘。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性悲剧的深切同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为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了对无辜者命运的同情与对不公命运的控诉,展示了诗人对人性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自己身份的称谓是?
A. 君主
B. 臣
C. 徒
“悲哉四十万”中“四十万”指代的是什么?
A. 战败的敌人
B. 牺牲的士兵
C. 诗人的朋友
诗的结尾“宁不诉苍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命运的无奈
B. 对胜利的欢欣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