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3:06
杂兴十首
作者: 刘克庄
回首危途尚可惊,三家村里送馀生。
入无奥主常孤立,归有邻翁可耦耕。
骂坐不闻因耳重,悬车已决觉身轻。
小诗何必诸公诵,自向闲时咏太平。
回头看过去的艰难旅途,仍然让我感到惊心动魄。
在三家村里,朋友们送别我这个余生的旅人。
在外无权贵可以依靠,归来时有邻居老翁可以一起耕作。
被骂坐着却听不见,是因为耳朵重;
放下车子后,才觉自己轻松。
小诗何必让诸位吟诵,
我只是在闲暇时吟唱这太平的日子。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千峰,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经历了金与宋的战争,诗歌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动荡的时代中,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回归情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以“回首”开篇,表现了作者对过去艰难生活的反思,带着一丝惊惧和不安。面对曾经的危途,诗人显得更加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三家村的场景描绘出一种温馨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关怀,尤其是与邻翁共同耕作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则带有一种淡淡的自嘲,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反而选择享受内心的宁静。这种对自我的解脱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最后两句更是以“闲时咏太平”来强调,诗歌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存在,真正的诗歌应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整首诗语句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幸福安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表达了对艰辛生活的回忆与思索,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三家村”是指什么地方? A. 城市 B. 乡村 C. 山区
“骂坐不闻因耳重”中的“耳重”指的是什么? A. 听力差 B. 不在乎 C. 头痛
诗人认为小诗应该如何存在? A. 为了迎合他人 B. 自然流露 C. 让大家吟诵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社会背景的影响,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的表达与背景的描绘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