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09
渔家傲 虹桥晚眺
作者:沈禧〔元代〕
溪上雨晴天似洗。遥峰几点空蒙里。策杖虹桥闲徙倚。
当此际。霞光映水浮鲜绮。最是晚来增好趣。
渔歌樵唱堪人耳。唤我浩然吟兴起。
风景美。幔亭赤壁徒为尔。
在溪水边,雨过天晴,天空如洗般清澈。远处的山峰在薄雾中隐约可见。我扶着拐杖,悠闲地倚靠在虹桥上。此时此刻,霞光映照着水面,波光荡漾,显得格外绚丽。最是傍晚时分,趣味更佳。渔歌和樵夫的歌声动听,唤起我心中浩然的吟唱情绪。眼前的风景美不胜收,幔亭和赤壁的美景也不过是徒增你的光彩。
作者介绍:沈禧(约1311-1375),元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交替的时期。沈禧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渔家傲 虹桥晚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诗中以溪水、远山、霞光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开篇一句“溪上雨晴天似洗”便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雨后初晴的美好时光。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策杖虹桥闲徙倚”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夕阳的映照下,诗人感受到霞光与水面相映成趣,进一步引发了对生活乐趣的思考。“渔歌樵唱堪人耳”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渔民与樵夫的歌声为这幅画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劳动者的生活情趣。
最后一句“幔亭赤壁徒为尔”,则是对美景的感慨,表明即使在美丽的景致中,诗人仍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使整首诗在清丽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美好环境中引发的情感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雪山 B. 溪水 C. 沙漠 D. 草原
答案:B
“最是晚来增好趣”中的“晚来”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C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A. 夸张 B. 比喻 C. 排比 D. 反问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沈禧的《渔家傲 虹桥晚眺》更侧重于描绘水边的生活情趣,而王维则更注重山居的静谧与深邃。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情感表达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