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07:21
观潮 其二
作者: 黄裳 〔宋代〕
杳冥中信自轮回,
十二时行不可催。
才迫海门三级起,
忽临沙渚二龙开。
水头花雨凌空落,
日脚云旗动地来。
果是尾闾虚不得,
却还江上一徘徊。
在幽暗的时空里,潮水自有其循环,
十二个时辰的潮水无法催促而来。
潮水刚好抵达海门,海浪已经三级高涨,
忽然在沙滩上,两个巨龙腾空而起。
水面上的花雨纷纷扬扬,
阳光下,云旗随风而动,仿佛要贴近大地。
果然是潮水的尾流虚无缥缈,
却仍然在江面上徘徊不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裳,字子华,号亘庵,宋代诗人,擅长题咏自然,描绘潮汐景象,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海洋经济发展时期,潮水的壮观场面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观潮 其二》是一首描绘潮汐壮观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潮水的运动与变化,营造出一种浩瀚而又神秘的氛围。诗的开头“杳冥中信自轮回”,便给予读者一种深邃而持续不断的感觉,仿佛潮水的循环在时间的长河中自有其规律。接下来的“十二时行不可催”则强调了潮水的来临与去去,无法被人力所控制,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和不可预测性。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潮水上涨的场景,“才迫海门三级起”,激昂的潮水如同巨龙腾空而起,展现了其磅礴的气势。接着的“水头花雨凌空落”,则通过“花雨”这一意象,赋予了潮水一种柔美的品质,与其激烈的形态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美。
最后两句“果是尾闾虚不得,却还江上一徘徊”,则带有一种哲思,潮水的尾流虽虚无,却依然存在于江面上,似乎在暗示着一切事物的流转与无常。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使得诗歌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潮水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杳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二龙”象征着什么?
“水头花雨凌空落”中的“花雨”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