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5:32
《踏云行》
子母相逢,自然明道。
出离物彀无生老。
茅斋公竹每为邻,
清居幽阒仙家好。
敬信高明,真欢无恼。
各人性命修宜早。
功成行满免轮回,
蜕形跨鹤归蓬岛。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交流,自然会领悟到生活的真理。超脱于世俗的束缚,就不会再经历生老病死。诗人居住在茅草屋旁,竹林为邻,清静的生活环境如同仙家一样美好。对真理的尊敬和信仰,能带来真实的快乐与安宁。每个人应该早日修炼自己的性命。当功德圆满,便可以免于轮回,化形而去,乘鹤归向蓬莱仙岛。
刘处玄,元代诗人,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创作出许多反映道家思想的诗篇。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踏云行》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居住环境和超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
《踏云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开头两句“子母相逢,自然明道”便直接点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是领悟道理的途径。接下来的“出离物彀无生老”则强调了超脱世俗的重要性,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中“茅斋公竹每为邻,清居幽阒仙家好”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清幽生活的向往,茅草屋和竹林,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而“敬信高明,真欢无恼”则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信仰与修行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在“功成行满免轮回,蜕形跨鹤归蓬岛”中,展现了理想境界的最终追求:超脱轮回,化身归仙。这种对永恒的渴望,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整体来看,《踏云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也传递了追求内心安宁、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以道教哲学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理想生活的重要性,传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茅斋”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忙碌生活
D. 世俗生活
“蜕形跨鹤归蓬岛”中的“蓬岛”指的是什么?
A. 现实中的岛屿
B. 道教的仙境
C. 诗人的家乡
D. 生活的喧嚣
诗人认为每个人应该何时修炼自己的性命?
A. 年老时
B. 年轻时
C. 随意时
D. 只有有钱时
比较《踏云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刘处玄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信仰,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