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14:37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韩愈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困境的忧虑。诗人早晨出门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半路上却被泥泞所困,最终不得不返回。雨水在这个季节里似乎没有节制,雷声频繁,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墙壁上长满了霉菌,令人忧心的是麦子正在遭遇蛾子的侵害。年末时节,局势愈发萧索,令人担忧的是,谁能来拯救饥饿的晋地人民呢?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情感真挚,常常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雨水的泛滥和农业的受损,表达了对人民困境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韩愈的《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是一首充满忧虑和感慨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因暴雨而受损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首先,开篇“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展现了诗人早晨出门的期望与失落,暗示着他在政治或生活上的不如意,表现出一种无奈感。接着,“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暴雨的肆虐使得雷声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显示出自然的无情与人们的渺小。
随着诗意的发展,墙壁上生满霉菌,麦子也遭受蛾子的侵害,这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直观描述,更是对当时农业困境的深刻反映。最后一句“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发出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与无奈的呼喊,令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在意境上充满了悲凉,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间冷暖的思考,展现了韩愈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不仅关注自身的命运,更关心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农业困境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心,表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愈的《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B. 对自然灾害和民生困境的忧虑
C. 对朋友的怀念
诗中提到“雨惯曾无节”,这句话表示什么?
A. 雨水很少
B. 雨水频繁且无法控制
C. 雨水很规律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中“晋饥”指代什么?
A. 晋地的饥荒
B. 晋地的繁荣
C. 晋地的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