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社题,春感

《鹧鸪天 社题,春感》

时间: 2025-05-05 10:26:52

诗句

昨夜东风拂翠帷。

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

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6:52

原文展示:

昨夜东风拂翠帷。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白话文翻译:

昨夜,东风轻轻拂动翠绿色的帷帐,
漏水声渐长,灯光熄灭,梦境也变得模糊不清。
今早,寒气减轻,偏偏懒得起床,
可怜我心绪却无从知晓。
看着镜子懒得整理,慢慢卷起帘子。
翻检书籍和画作,心思却总是支离破碎。
刚刚拿起竹笛又放下,
再次打开棋盘,却又输了棋局。

注释:

  • 翠帷:指绿色的帷帐,象征春天的气息。
  • :漏水,形容时间的流逝。
  • 灯尽:灯光熄灭,暗示夜晚的结束和白天的来临。
  • 心绪不自知:心情复杂,却无法自我了解。
  • 检书读画:指翻看书籍和画作,表现内心的孤独。
  • 筠管:竹笛,代表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楸抨:古代的棋类游戏,象征思考和策略。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入历史典故,但“竹笛”和“棋局”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反映出诗人对艺术与思考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宝蘅(1872-1928),字秋白,号醉云,近代女诗人,生于江苏。她的诗歌多描写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语言清新,风格独特。许宝蘅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常以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鹧鸪天 社题,春感》写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与个人心情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感。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诗中却流露出一种慵懒与无奈,反映出诗人在喧嚣生活中对自我的迷失。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氛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梦境与晨起的懒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孤寂。开头的“昨夜东风拂翠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东风轻拂,带来一丝温暖。然而,随之而来的“漏长灯尽梦参差”则暗示着夜的结束与现实的无情,梦境的模糊与不清,传达出一种失落的情感。

接下来的“朝来寒减偏慵起”,诗人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却仍然懒得起床,表现出内心的倦怠。这里的“怎奈心绪不自知”更是将诗人的复杂情感与内心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看镜、卷帘、检书等动作,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尽管在追求艺术与知识,但内心的孤独感依然无法驱散。

最后一句“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尝试用音乐和棋局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但最终却又感到无力与失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东风拂翠帷: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东风轻拂着绿色的帷帐,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漏长灯尽梦参差:夜晚的流逝,灯光熄灭,梦境变得模糊,暗示现实的残酷。
  • 朝来寒减偏慵起:早晨寒气减轻,但诗人却懒惰不起,反映内心的倦怠。
  • 怎奈心绪不自知:虽然外界温暖,内心却感到迷茫和无助。
  • 看镜懒,卷帘迟:诗人对自己的外貌和生活状态感到无所谓,慢慢地卷起窗帘。
  • 检书读画总支离:翻看书籍和画作,内心却始终无法集中,感到支离破碎。
  • 刚拈筠管旋抛却:拿起竹笛想要演奏,却又因心情而放弃。
  • 又展楸抨复败棋:重新打开棋盘,却又一次失败,象征内心的挫败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作温暖的气息,形象生动。
  • 拟人:将“灯尽梦参差”拟人化,使梦境变得有情感。
  • 对仗:如“检书读画总支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与个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迷茫。诗人用细腻的情感展现出女性内心的复杂,反映出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自我追寻的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翠帷:代表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梦境的虚幻。
  • 竹笛: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棋局:代表思考与策略,体现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夜东风拂翠帷”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冷风
    B. 春天的温暖
    C. 秋天的萧瑟

  2. 诗人对晨起的态度是: A. 充满激情
    B. 懒惰
    C. 期待

  3. 诗中“刚拈筠管旋抛却”表达了诗人: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变化。
  • 苏轼《定风波》:通过更为乐观的视角来面对人生的波折,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许宝蘅的诗集与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瑞鹤仙 寿刘庶仙 瑞鹤仙 其二 和耿时举赋雪韵 瑞鹤仙 瑞鹤仙 上高节度寿 瑞鹤仙 东湖泛舟,取“圆荷浮小叶”分韵得“叶”字,别后感作 瑞鹤仙 春雨 瑞鹤仙 题遐庵梦忆图 瑞鹤仙 其二 嘲博见楼 瑞鹤仙 浣桐归里兼旬复往中江 瑞鹤仙 散步日内瓦公园即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矿夫 尸字头的字 靑字旁的字 孔公 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明中 没金饮羽 沉吟不语 漠然视之 贳过 推知 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善退恶 黽字旁的字 包含写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令人作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