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0:28
鹧鸪天
作者:刘永济 〔清代〕
几日西风咽晚蝉,
风前初觉夹衣单。
无端一阵临明雨,
落尽桐花倍惘然。
捐细故,慕高贤,
杜陵诗骨老弥坚。
赤霄玄圃归何日,
翠尾金花语自妍。
这几天西风阵阵,晚蝉哀鸣,
在风中才觉得衣服单薄。
无缘无故一阵清晨的雨,
把桐花都打落,心中愈发惆怅。
我抛弃了细小的旧事,向高洁的贤者追慕,
杜陵的诗人骨骼愈发坚韧。
我何时才能归还赤霄的仙境,
那青翠的尾巴和金色的花语自是妩媚。
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约1830年,卒年不详。其作品以清新高远、意蕴深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
《鹧鸪天》作于清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理想和高洁品德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惆怅。
《鹧鸪天》是一首极具情感和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开头几句通过对西风和晚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悲凉的秋日氛围,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与生命短暂的感慨。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感受到衣衫单薄,进一步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接下来的一阵明雨,打落了桐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增添了诗的惆怅感。在此,诗人从个人情感延伸到对高洁理想的追慕,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杜甫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诗歌的尊重与追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理想的思考,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惋惜,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西风咽晚蝉”中的“晚蝉”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杜陵”是指哪位著名的诗人?
“赤霄玄圃”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