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50:43
花犯 同云臣暨南水上人过竹逸斋看芍药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看君家,峥泓萧瑟,门庭寂如水。
杂花铺缀。任紫艳红英,围绕篱次。
年年步屧随蜂至。许多花下事。
算只有风前铃索,知人吟赏意。
今年东吴到诗僧,相逢何况又,落花天气。
禅板静,相将斗,赋才清绮。
谁知道百花谢后,还领略粉香新月底。
凝望久为伊凭暖,阑干红梵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友人家中欣赏芍药花的情景。友人的院落清幽宁静,花儿争相开放,紫色和红色的花朵装点着篱笆。每年,诗人总是随着蜜蜂的来访而踏入花下,许多美好的回忆都在这里。然而,唯有那风中的铃声,能传达出人们对花的吟赏和情感。今年东吴的诗僧来到这里,正值落花的时节,大家在禅板前静坐,吟咏才情。谁能想到,百花凋谢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淡淡的花香和新月的光辉。诗人凝望良久,倾靠在栏杆上,心中默念着那红色的梵字。
陈维崧(约1629年-约1700年),字长风,号云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典雅,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题。他的诗有着浓厚的个人色彩,情感细腻,语言韵律优美。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聚集之时,诗人常常在友人家中吟咏赏花,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芍药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生命,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花犯》是一首描绘春日赏花场景的诗,诗人在友人家中欣赏芍药花的同时,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伤。诗的开头通过“峥泓萧瑟,门庭寂如水”描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设置了一个赏花的理想场景。接着,诗人描绘了花的繁盛,紫红相间的花朵围绕着篱笆,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年年步屧随蜂至”表达了自己对花的眷恋,仿佛每年都要与蜜蜂一起,踏入这片花海中,体味那份深藏于花下的秘密。然而,随着“百花谢后”的到来,诗人又显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叹时光匆匆,红颜易老,唯有那“粉香新月底”依然萦绕在心头,让人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花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友谊和过往时光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的享受,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使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的心境。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风前铃索”富有动感,表现出自然的声音;“门庭寂如水”则通过比喻增强了环境的静谧感。同时,诗中采用了对仗的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工整,韵律更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花朵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美好,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在哪种环境中?
A. 繁华的街市
B. 清幽的庭院
C. 喧闹的集市
D. 荒凉的山谷
诗人每年踏入花下,主要是为了?
A. 采花
B. 吟咏和回忆
C. 游玩
D. 照相
诗中提到的“红梵字”主要象征了什么?
A. 美丽
B. 神秘
C. 友谊
D.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