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平邺应诏诗

《奉和平邺应诏诗》

时间: 2025-07-31 14:18:20

诗句

天策引神兵。

风飞扫邺城。

阵云千里散。

黄河一代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18:20

原文展示:

奉和平邺应诏诗

天策引神兵。
风飞扫邺城。
阵云千里散。
黄河一代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子号召神兵集结的场景,战风卷起,扬起尘土,扫过邺城。阵云在千里之外散开,黄河在这一代的历史中流淌清澈。

注释:

  1. 天策:指天子的军事谋略或策略。
  2. 神兵:指精锐的军队或神奇的兵器。
  3. 风飞扫:形容风吹动,尘土飞扬,扫过城池。
  4. 阵云:指战斗的云气,象征着战阵中的气氛。
  5.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经典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策”与“神兵”,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军事力量的赞美。“风飞扫”则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了一种历史的深沉感,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清明历史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字子山,号阮亭,擅长古诗与骈文,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此诗回应朝廷的号召,表达对国家安定与和平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场的宏大场景与历史的深邃感。开篇的“天策引神兵”便直接引出诗歌的主题,强调天子的权威与军事力量。接下来的“风飞扫邺城”,则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战斗的紧迫与激烈,仿佛亲临其境。阵云与黄河的结合,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悠久,象征着国家的兴衰与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虽然短小,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天策引神兵:天子的军事策略号召着神兵,暗示着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 风飞扫邺城:风暴般的激战让邺城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 阵云千里散:战斗的气氛扩散至千里,预示着战争的广泛影响。
    • 黄河一代清:黄河流淌清澈,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争比喻为风,突显其不可控与激烈。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稳与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神兵: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希望。
  • :象征着战争的不可预知与激烈。
  • 黄河: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根脉与历史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策引神兵”中的“天策”指什么?

    • A. 天子的军事策略
    • B. 天上的神仙
    • C. 军事地图
  2. 诗中“风飞扫邺城”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平静的风景
    • B. 激烈的战争场面
    • C. 城市的繁华
  3. “黄河一代清”中的“清”指的是什么?

    • A. 水清澈
    • B. 时代清明
    • C. 心情愉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了同样对国家与历史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历史的深邃感,但《奉和平邺应诏诗》更侧重于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文学史》

相关查询

摊破丑奴儿 忆秦娥 朝中措 点绛唇 南歌子 虞美人 青玉案 满庭芳(寿妻母高令人) 念奴娇(木樨)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毫无二致 凡数 包含竖的词语有哪些 击鼓鸣金 牛字旁的字 骨膜 子字旁的字 举实 包含罪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叶圣陶 染开头的成语 包含患的成语 吊胆提心 圭端臬正 重规叠矩 赤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与受同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