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五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4-28 18:27:05

诗句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7:05

原文展示: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

白话文翻译:

六国开始咆哮,纵横之势尚未稳定。
想要争夺那连城的美玉,却又翻来覆去地缩酒、茅草。
折断的骸骨尚可换取子嗣,登上炉灶已是悬空的巢穴。
壮丽的冰刚刚开始在地上融化,盲风正将胶水撕扯。
轻云在马蹄下飘动,明月在弓弦上摇晃。
楚国的军队正在围攻巩固的城池,秦国的士兵尚未进攻崤山。
这才明白千年来的变化,已无再现申包的时日。

注释:

  • 咆哮:指吼叫或怒吼,形容国家之间的争斗与动荡。
  • 纵横未定交:形容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而未能达成稳定的交往。
  • 连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或美好的事物,意指争夺的财富。
  • 折骸犹换子:形容在动乱中,连骸骨都能换取后代,反映战争的残酷。
  • 登爨已悬巢:描述炉灶已空荡荡,暗指家园的破败。
  • 盲风:无目的的狂风,暗喻社会动荡。
  • 明月动弓弰:描绘月光照耀弓箭,象征战争与斗争的紧张。
  • 无复有申包:指再也没有像申包这样的忠臣良将,感叹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宗悫,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是庾信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时值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以及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更迭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六国始咆哮”即暗示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接着通过“纵横未定交”表现出各国之间的复杂交错,仿佛历史的车轮在此刻停滞不前。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诸如“连城玉”、“明月动弓弰”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战争冲突的无奈与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尤其是“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惋惜,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英才辈出之时已成昔日。整首诗以战争的惨烈为背景,渗透出一种深邃的历史哲学,体现了庾信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国始咆哮:指多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开始加剧,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
  2. 纵横未定交:说明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尚未形成稳定的局面。
  3. 欲竞连城玉:表达了人们对财富和美好事物的极力追求。
  4. 翻徵缩酒茅:隐喻在动荡局势中人们的苦苦挣扎与无奈。
  5. 折骸犹换子:表现出战争的残酷,甚至连尸骨都能换取后代。
  6. 登爨已悬巢:反映出家园的破败和无处栖身的悲惨。
  7. 壮冰初开地: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春天,也暗示着新的变革。
  8. 盲风正折胶:形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风雨飘摇。
  9. 轻云飘马足:描绘出战争气氛中的紧张与焦虑。
  10. 明月动弓弰:象征着战争中人们的紧张与期待。
  11. 楚师正围巩:描述楚国正在围攻城池的情景,暗示战争的迫近。
  12. 秦兵未下崤:指秦军尚未进攻,透露出战争的悬念。
  13. 始知千载内:反思历史的变化与变迁,感叹时间的流逝。
  14. 无复有申包:感慨历史中不再有忠臣良将,流露出对历史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连城玉”比喻珍贵的财富,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上下句之间多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如“明月”象征着战争的紧张与期望,具有深刻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六国:象征着战乱与纷争,体现了政治的动荡。
  2. 连城玉:象征着财富与美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期盼,也暗示着战争中的紧张与不安。
  4. 申包:历史人物的象征,反映了对优秀品质的追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国始咆哮”的含义是什么? A. 国家之间的和睦
    B. 国家之间的战争
    C. 国家之间的友谊

  2. “无复有申包”指的是什么? A. 还有许多忠臣良将
    B. 不再有像申包那样的人物
    C. 历史上没有优秀的人才

  3. “明月动弓弰”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和平与安宁
    B. 战争中的紧张与期待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动荡。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后的景象,感慨国家衰败。

诗词对比:

庾信的《拟咏怀诗》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动乱与历史变迁,但前者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突显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1. 《庾信诗集》
  2. 《南北朝文学史》
  3.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刘方平西斋对雪 赠郑山人 秋怨 渡汝水向太和山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 赋得郢路悲猿 秋夜寄所思 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字旁的字 包含盔的词语有哪些 攀高结贵 铜砖 席幕 包含动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驰开头的成语 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诡状异形 解学 天下无双 雨顺风调 小家鼠 通邑大都 痛心泣血 舟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