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7:05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
六国开始咆哮,纵横之势尚未稳定。
想要争夺那连城的美玉,却又翻来覆去地缩酒、茅草。
折断的骸骨尚可换取子嗣,登上炉灶已是悬空的巢穴。
壮丽的冰刚刚开始在地上融化,盲风正将胶水撕扯。
轻云在马蹄下飘动,明月在弓弦上摇晃。
楚国的军队正在围攻巩固的城池,秦国的士兵尚未进攻崤山。
这才明白千年来的变化,已无再现申包的时日。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宗悫,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是庾信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时值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以及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更迭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六国始咆哮”即暗示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接着通过“纵横未定交”表现出各国之间的复杂交错,仿佛历史的车轮在此刻停滞不前。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诸如“连城玉”、“明月动弓弰”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战争冲突的无奈与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尤其是“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惋惜,表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英才辈出之时已成昔日。整首诗以战争的惨烈为背景,渗透出一种深邃的历史哲学,体现了庾信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脆弱。
诗中“六国始咆哮”的含义是什么?
A. 国家之间的和睦
B. 国家之间的战争
C. 国家之间的友谊
“无复有申包”指的是什么?
A. 还有许多忠臣良将
B. 不再有像申包那样的人物
C. 历史上没有优秀的人才
“明月动弓弰”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和平与安宁
B. 战争中的紧张与期待
C. 自然的美好
庾信的《拟咏怀诗》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动乱与历史变迁,但前者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突显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