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0:00
上冢
方岳 〔宋代〕
烟水初平稳放阊,
解缨聊复濯沧浪。
每年上冢天无准,
是处下田春正忙。
岁月可惊寒悄悄,
贤愚同尽绿茫茫。
早知识字能为崇,
不废吾翁百本桑。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平静水面,烟雾缭绕的景象。接着提到解开帽缨,偶尔洗洗沧浪的事情。每年上冢的日子总是没有固定的,田里的农忙春天正如火如荼。时间在悄然流逝,令人震惊的是,寒冷的气息悄然袭来,贤者与愚者都在这片绿茫茫的田野上消逝。早就知道读书能够成就伟大,但我并不废弃我父亲的那一百本桑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每年上冢天无准”中提到的“上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人的祭奠和对生命的思考。这种祭扫的习俗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体现了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季良,号青松,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卒于南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结合个人生活与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上冢》这首诗可能是在清明节前后写的,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及农耕生活的感悟。在繁忙的农田工作之余,诗人也在思考亲情、人生的意义。
《上冢》是方岳的一首典型诗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开篇“烟水初平稳放阊”,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解缨聊复濯沧浪”,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似乎在暗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时间来享受自然的美好。
“每年上冢天无准,是处下田春正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祭扫习俗的思考与无奈,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提到“岁月可惊寒悄悄,贤愚同尽绿茫茫”更是深刻的哲理思考,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贤者与愚者最终都将消逝于这片绿野。
结尾处“早知识字能为崇,不废吾翁百本桑”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和知识的重视,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磨难,但传承的知识和对先人的怀念仍然让人感到重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农田劳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重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烟水初平稳放阊”中的“阊”指的是什么?
A. 门 B. 山 C. 水 D. 天
诗中提到的“每年上冢”反映了什么习俗?
A. 祭扫 B. 结婚 C. 待客 D. 劳动
“贤愚同尽绿茫茫”中“贤愚”的意思是?
A. 聪明与愚蠢 B. 富有与贫穷 C. 老人与年轻人 D. 男性与女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上冢》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但方岳更注重田园生活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