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时间: 2025-05-02 10:18:54

诗句

凉夜摘花钿,苒苒动摇云绿。

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

朝来碧缕放长穿,钗头挂层玉。

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8:54

原文展示: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作者: 姜夔 〔宋代〕

凉夜摘花钿,苒苒动摇云绿。
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
朝来碧缕放长穿,钗头挂层玉。
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夜晚,我轻轻摘下花钿,仿佛看见绿云轻轻摇动。
金色的络子上沾满了香露,正当纱帘后独自一人的女子。
清晨时分,碧色的丝带披肩而下,发钗上挂着层层玉饰。
我记得此时正是荔枝初熟的季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凉夜:清凉的夜晚。
  • 花钿:指用花瓣或装饰物制成的头饰。
  • 苒苒:形容轻柔飘动的样子。
  • 金络:金色的饰物或装饰。
  • 香露:指带有香气的露水。
  • 纱厨:纱帘后面,形容隐秘的空间。
  • 碧缕:青色丝带。
  • 钗头:发钗的顶部部分。
  • 层玉:多层的玉饰。
  • 荔枝:一种水果,象征着夏季的丰收。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荔枝初熟”作为时令象征,反映了南方的气候特征与文化背景,常被用来描绘夏季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江西南昌人,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于世,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姜夔的作品多反映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尤其擅长描写柔美的女性形象。

创作背景: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创作于姜夔晚年,正值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尤其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清凉夜晚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花钿的摘取引入思绪,描绘出女子的独处之美。首句“凉夜摘花钿”即刻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夜的凉意与闲适。接下来的描述,通过“金络一团香露”展现出女子的优雅与妩媚,仿佛可以闻到香气弥漫的气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浪漫感。

“朝来碧缕放长穿”,不仅描绘了女子的装扮,还流露出早晨的清新气息,似乎在晨光中显得更加动人。而“钗头挂层玉”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她的细腻与华贵,令人忍不住想要一探她的风采。

最后一句“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不仅回忆起了那个时节的美好,更通过荔枝的意象,反映出夏季的丰盈与甜美。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流逝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美丽,感情细腻而深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姜夔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凉夜摘花钿:在凉爽的夜晚,轻轻摘下花钿,表现出清雅与闲适。
  2. 苒苒动摇云绿:描绘花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动感和柔美的意境。
  3. 金络一团香露:金色的饰物沾染了香气四溢的露水,突显女子的娇美。
  4. 正纱厨人独:正当女子独自一人,隐秘而美丽的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朝来碧缕放长穿:清晨时分,碧色丝带披肩,展示出女子的优雅气质。
  6. 钗头挂层玉:发钗上挂着层层玉饰,强调华丽与细腻的风格。
  7. 记得如今时候:回忆起此时的美好,感情真挚。
  8. 正荔枝初熟:象征夏季的丰盈,寄托了对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凉夜”比喻清新、宁静的环境。
  2. 拟人:让花钿与云绿动摇,生动形象。
  3. 对仗:如“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工整而和谐。
  4. 意象:通过“荔枝”象征丰富的夏季,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宁静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女性优雅与独立的赞美,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夜:象征宁静、舒适的环境。
  • 花钿: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金络:华贵与精致的象征。
  • 香露:自然的芬芳与清新。
  • 碧缕:青春与活力的代表。
  • 荔枝:丰盈与甜美,象征夏天的美好。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自然的和谐,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理想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凉夜摘花钿”中的“凉夜”指的是什么? A. 炎热的夏天
    B. 清凉的夜晚
    C. 寒冷的冬天

  2. “金络一团香露”中的“金络”指的是: A. 头发
    B. 饰物
    C. 衣服

  3. 诗中提到的“荔枝”象征什么? A. 冬天
    B. 夏季的丰盈
    C. 秋天的收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波动;而姜夔的作品则更强调自然与环境的和谐。

在这两首诗中,虽然主题相近,但表达的方式却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姜夔词研究》

相关查询

挽安溪黄丞 六言偈四首 久雨五首 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国殇行 宿别瀑上二首 杂咏七言十首 挽郑郎公卫 哭丰宅之吏部二首 六言偈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部 谷字旁的字 包含萎的词语有哪些 同气相求 包含剧的词语有哪些 鸾髻 卜字旁的字 教官 磷磷 胡诌乱说 太平策 黑眼定心 見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画龙刻鹄 包含蒸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珍禽异兽 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