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十二月二日 其一

《踏莎行 十二月二日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0:47:04

诗句

藕叶枯时,梧桐落后,池塘只有斜阳柳。

深寒远意两无穷,无如暮色平苍岫。

明岁花光,昔年红袖,春边料见人消瘦。

长冬已自不堪熬,那堪更想春时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7:04

原文展示

藕叶枯时,梧桐落后,池塘只有斜阳柳。
深寒远意两无穷,无如暮色平苍岫。
明岁花光,昔年红袖,春边料见人消瘦。
长冬已自不堪熬,那堪更想春时候。

白话文翻译

在藕叶枯萎的时候,梧桐树的叶子也落下,池塘里只有斜阳下的柳树。
寒冷的深冬与远方的思念无尽无穷,唯有这暮色笼罩着苍翠的山岫。
明年的花儿将会灿烂,往年的红袖已不再,春天的边际,恐怕能看到人儿日渐消瘦。
漫长的冬天已让人无法忍受,更何况是对春天的渴望。

注释

  • 藕叶:莲藕的叶子,象征着夏天的生机。
  • 梧桐:梧桐树,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
  • 斜阳柳:傍晚时分的阳光照在柳树上,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意境。
  • 苍岫:苍翠的山峦,常用来形容深邃的远方。
  • 红袖:指年轻女子的衣袖,象征着青春与爱恋。
  • 春边:春天的边际,暗示着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是当代中国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事感怀为主题,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意象的深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过去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冬天时节的孤独和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诗歌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浓厚的冬季气息。开篇描绘藕叶的枯萎与梧桐树的落叶,暗示着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池塘只有斜阳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寒冷。

接下来的句子“深寒远意两无穷”则深化了情感,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此时刻,思绪飘向了春天,渴望着光明与温暖的到来。最后两句提到对明年春天的期待以及对往昔的怀念,使得全诗情感更加复杂而丰满。

整首诗在辞藻上虽不繁复,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歌在表现出对冬季寒冷的无奈时,也将春天的希望寄托在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中,给人以力量和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藕叶枯时,梧桐落后,池塘只有斜阳柳:描绘冬季的景象,藕叶和梧桐树的萧瑟,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2. 深寒远意两无穷,无如暮色平苍岫: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暮色笼罩下的山岫更显得深邃。
  3. 明岁花光,昔年红袖,春边料见人消瘦:对未来春天的憧憬与对过去的怀念,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4. 长冬已自不堪熬,那堪更想春时候:深切的感叹冬天的漫长与对春天的渴望,情感愈发强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藕叶枯时”比喻生命的衰退。
  • 拟人:将“深寒远意”赋予情感,增添诗歌的感性。
  • 对仗:如“明岁花光,昔年红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人在寒冷中对温暖的向往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藕叶: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脆弱。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代表着一种情感的沉重。
  • 斜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也暗示着即将逝去的光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深寒远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希望
    D. 愤怒

  2. “明岁花光,昔年红袖”中的“红袖”指的是谁的象征? A. 花朵
    B. 青春的女子
    C. 诗人的母亲
    D. 秋天的树叶

答案

  1. B. 孤独与思念
  2. B. 青春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但背景为战乱,情感更加沉重。
  • 《江雪》:以冬雪为背景,描绘了孤独的意境,情感内敛。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研究与评析》

相关查询

戊申年七夕五绝 戊申年七夕五绝 无题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 送客不及 送高学士知越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蛛的词语有哪些 仅以身免 阴谪 巾字旁的字 打秋风 包含佼的词语有哪些 会首 巫云楚雨 反文旁的字 残烧 虎字头的字 头嗌 招财纳福 击石弹丝 肉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潘郎车满 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