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59
原文展示:
送僧归护国寺 钱惟演 〔宋代〕
曹溪有真嗣,是名大知识。 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 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 褰裳度王城,夙驾来军壁。 陆泉正持戒,到溉方蔬食。 晨炉薝蔔霏,夜榻氍毹积。 金钵稻脂香,琼瓯茗花碧。 高谈入幽固,默对探虚寂。 学精西竺言,诗妙南朝格。 与游欣雾润,鄙吝犹泉涤。 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 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 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 无功翊熙明,何力当优绩。 莲社久栖心,华簪聊寄迹。 愿辞食地封,永事弥天释。
白话文翻译:
在曹溪有一位真正的继承者,他被称为大知识。 他得道已有三十年,庄严地坐在岩石上。 突然被云玺召唤,暂时屈服于高飞的鸿鹄之翼。 提起衣裳穿过王城,早早驾车来到军营的壁垒。 陆泉正在持戒,到溉正在吃素食。 早晨的香炉中薝蔔香气四溢,夜晚的床榻上氍毹堆积。 金钵中的米饭香气扑鼻,琼瓯中的茶水碧绿如花。 高谈阔论深入幽静之地,默默相对探索虚无寂静。 学识精深于西竺的言语,诗才妙绝于南朝的风格。 与他同游感到雾气润泽,鄙吝之心如同泉水被洗涤。 突然回忆起五芝的春天,悠然地整理归途的策略。 我病且老,末日如同驹隙般短暂。 惭愧地作为中军统帅,更玷污了台臣的席位。 无功辅助光明,何力担当优绩。 莲社长久地栖息心灵,华簪只是暂时寄存痕迹。 愿辞去食地的封赏,永远侍奉弥天的释教。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惟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佛教有深厚的了解和敬仰。此诗是送别一位高僧归返护国寺的作品,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教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位高僧被皇帝召唤后,暂别修行之地,前往京城,后又归返护国寺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佛教的向往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修行和崇高的品德。诗中,“曹溪有真嗣,是名大知识”一句,即表明了高僧的身份和地位。随后的“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则进一步描绘了高僧的修行状态,显示其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中的“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一句,既表达了高僧被皇帝召唤的荣耀,也暗示了其高远的志向。而“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则表达了高僧对修行之地的怀念和对归途的期待。
诗人通过对高僧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也反映了自己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中的“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一句,即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老病的感慨,而“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则表达了对世俗地位的厌倦和对佛教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高僧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崇高和清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佛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修行和崇高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佛教的向往。诗中的高僧被皇帝召唤,暂别修行之地,前往京城,后又归返护国寺,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高僧的修行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曹溪”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佛教圣地 D. 植物名
“云玺招”中的“云玺”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印玺 B. 高僧的印玺 C. 佛教的印玺 D. 文人的印玺
“冥鸿翼”比喻的是什么? A. 高远的志向 B. 高僧的修行 C. 皇帝的召唤 D. 文人的诗才
“驹隙”比喻的是什么? A. 时间短暂 B. 高僧的修行 C. 皇帝的召唤 D. 文人的诗才
诗中的“莲社”指的是什么? A. 佛教团体 B. 文人团体 C. 政治团体 D. 商业团体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